第52章 事情败露(2/3)
家之所以能垄断政治权力和土地、人口等生产资料,根本原因就是由于落后的信息传播手段导致的知识垄断,各大士族都有自己的家传学问,从不轻易示于外人。
赵骥当场用尽量易于理解的词汇讲解起炼钢的原理:“铁料中含有碳、硫等杂质,炼钢的目的就是要去除这些杂质,蜀江水之所以淬火效果好,就是因为它富含钙、镁等元素离子,这些离子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和铁的碳结合成碳酸化合物,也就是炼钢产生的渣子……”
陪坐在旁的杨戏听得云里雾里,蒲元也是似懂非懂,赵骥索性自己口述,让杨戏记录,再交给蒲元慢慢领悟。
蒲元铸刀是靠丰富的实践来总结经验的,现在有了理论指导,相信他一旦开窍,就会一跃万里。
此后一段时间,蒲元每日都会来向赵骥请益,也开始慢慢地能够理解一些基础的化工知识,赵骥又教给了他炒钢和转炉的精炼法,让他在实践过程中去体会领悟原理知识。
所谓转炉,就是直接用刚出炉的液态铁作为精炼原料,液态铁本身具有高热量,可以节省加热的成本和步骤,而且液态铁也更容易吸收造渣料。
而炒钢则是用鼓风机向液态铁吹入石灰、石英、萤石等造渣料,也可以加入生铁,用来中和铁水中的磷、硫、碳等杂质。目前南中铁坊的高炉技术,其实已经带有初级的炒钢功能。
蒲元得到转炉炒钢的方法后,就马上迫不及待的一头钻进作坊开始试验,孜孜探寻效果最佳、成本最低的工艺方案。
赵骥传授蒲元精炼技术的事很快就在成都传开,就连丞相府里的诸葛亮都听说了。
这天忙完公务后,诸葛亮就和丞相府的僚属主动提起了这件事儿,他问马谡:“幼常和赵不舍同在中军效力,可曾听说此事?”
马谡虽然兼了中监军的职务,但他没有直接领兵,也很少去军营,工作重心还是放在丞相参军的职责上,于是只淡淡回答:“谡也有所耳闻,赵不舍既能让蒲元这样的大家俯首受教,想必在铸刀一事上是有相当造诣的”。
汉代士大夫还没有宋、明时期的儒生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相较而言还算推崇经济治世的实学,比如诸葛亮就是个非常重视兵械技术的人,但这些始终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