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利益分配(2/3)
列阵如墙、步步推进,叛军溃兵除少数突围,其余人挤成一团,像羊群般被赶向泸水。
待到天亮,精疲力尽的叛军挤在湍急的泸水前无船可渡,绝望下纷纷丢掉兵器跪地求降。
高定知道自己已经完了,再没有谈条件的资格,干脆叫鄂焕绑了自己去汉军阵前请降,鄂焕嚎喊到:“我愿保大王杀回越雟重整兵马”。
高定面无生气的说:“族里的青壮都在这里了,回去了又能怎样,搞不好就会被有仇的部落杀了,拎着脑袋去汉人那里换成几匹布”。
鄂焕伏地嚎哭,高定抚着他的背又说:“你绑了我,再拿着雍闿的首级去投降,这是有功,汉人肯定不会杀你的,还会授你官职,我现在已经没有威胁了,他们冲着你,投降说不定还能保条命”。
现在可以接受投降了,汉军停止进攻,将叛军士兵看押起来。
赵骥没杀高定,反而亲手为他解绑,还写了封替他表功的文书给李恢,派人把他送到朱提由李恢处置。
李恢这位俫降都督才是南中战区的最高将领,赵骥是不能擅自处理高定这样的降将的,这在政治上很忌讳的,邓艾灭蜀后的错误是不能犯的,不过想来李恢也不会自己做决定,多半是再送到成都去让诸葛亮拿主意。
至于鄂焕,赵骥老实不客气的把他的功劳全记在高定名下后,就收编进自己的队伍了,报功的文书上提都没提有这么个人存在。
鄂焕觉得赵骥不讲武德,己方明明已经请降了还搞背刺,所以坚决不肯投靠在赵骥帐下。
赵骥懒得理会他,直接叫高定去做思想工作,也不知道高定跟他说了什么,反正一番苦口婆心下,长着榆木脑袋的鄂焕就老老实实地扛着长戟在赵骥帐门前站岗了。
南中已经没有大股的叛军了,赵骥一面派人去滇池召回还躲在深山里的孟琰,一面准备返回朱提和李恢商量下一步的事宜。
首先要商量的就是如何向朝廷报功,这里面大有学问,赵骥不得不和手下的文武先统一一下意见。
陈祗虽然没有战功,但后勤运输、器械保障以及一应庶务都是由他负责,使赵骥可以集中精力于军事,他现在还是以幕僚的身份开展工作,没有朝廷任命的正式官职,赵骥打算为他争取中监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