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陈年旧事(4)(2/5)
“上山下乡有什么好说的?“许大茂不解的问道。
“是啊,不就是去穷地方劳动改造嘛,这与坐牢有什么区别?”傻柱不满的说道。
“这就是你们对政策不了解了。”花成语沉稳的说道:“当下上山下乡不失为一条路,并且回来之后,优先安排工作!”
这就是信息差,上山下乡其实从50年代便被倡导,至60年代而展开,70年代末结束,大致经历了27年时间,其人口约占全国的1\/10、下乡知青约占全国的1\/11还多。
其作用是减轻城镇就业压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屯垦戍边的战略部署,却是一以贯之的。
准确的说是从55年就已经开始的,十年了,从68开始,凡是在城里没有工作的人都要报名上山下乡。
刚开始是自愿报名!
但报名愿意寥寥无几,直到最后强制报名。
“优先安排工作?”许大茂不相信的问道。
“是的,市、区、街道都把参加过上山下乡的知青算了,当我没说!”花成语一时说清楚。
”对了,傻柱,你妹妹雨水找到工作了没有?“花成语问道。
“找到了,就是 那个小片警家托的人,在朝阳区纺织厂当学徒工,一个工资18块,过几天去上班!”提起这个,傻柱还是挺高兴的。
你看大院里,没有找到工作的有刘光福、刘光天、阎解放、阎解旷、阎解娣,还有李大爷家的,差不多有十来个小伙子天天呆在家里吃闲饭。
“第一纺织厂?”许大茂问道。
“是的!听说也是一个万人大厂。”傻柱点了点头,这个年代,那个厂都是大几千,上万人,毕竟,每个厂都配置了学校、医务室之类的单位。
轧钢厂配套的单位有:红星小学,红星中学,红星高级中学,厂医务室,红星医院等等。
花成语点了点头:“找到就好!”
本来,他还想帮一把何雨水的,毕竟高中毕业,到时候有工作的机会优先安排,既然找到了,他就不用操心了。
至于刘光福、刘光天、阎解放、阎解旷、阎解娣之流,都是初中没有念完就没上了,就算花成语想帮,也使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