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8章 全球科技大加速(第一更,求订阅)(2/5)
面对来自国际空间站的挑战,苏联随即对礼炮空间站进行改进,增加了一个对接口,同时对接口又连接了一个四向对接口,而礼炮空间,就是在这种四向对接之间,经过数年由多个模块在轨道上组装而成。
尽管最早的礼炮一号早就已经被抛弃,但是现在的礼炮空间站,经过不断增加模块,现在的礼炮空间站包括有专业实验舱共有5个,分别是天文物理舱、服务舱、晶体舱、光学舱和自然舱,用于天文观测、对地观测、材料实验与加工、生物医学实验等。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现在的礼炮空间站,其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但是还无法满足科罗廖夫的野心,雄心勃勃的他,还要进一步扩大空间站。
按照他的计划,两年后,礼炮空间站将会扩大三倍以上,它将会成为人类前往火星的前哨基地,承担起探测和准备火星登陆的任务。
在这一点上,科罗廖夫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都想到了一块,只不过,前者是要完成绕火星飞行的任务,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则是为了实现登陆火星,甚至殖民火星。
而无论是那个方案,都需要超大型空间站作为支持,毕竟,前往火星,需要大量的物资。
而想要太空时代中走得更远、更快、更深入,大型空间站又是必不可少的支持。
不过,科罗廖夫的计划,并不局限于此,他还有一个另一个野心——年初批准了“多舱段轨道复合体”俄文简称ok的技术设计工作。
其中,“kbs空间站”是全系统的核心,它的设计方案中就包括了人造重力的设计。在空间站中轴上,有两只伸出来的长臂,顶端各有一个20吨重的舱段。它们以恒定的速率旋转,在空间站上制造出重力,供空间站乘员的生活和工作。
这种人造重力空间站,是科罗廖夫根据“链球”的原理制造的人造重力,早在八年前,他就已经设计了其原型——用一根长度为300米的绳索把航天器拴在一个理想的配重上,那就不用再造冯·布劳恩那种的完整的环状空间站了。就像,就像链球运动员那样!
但是太空发射这么一个五六吨重的飞船所消耗的燃料已经让科学家很头秃了,这个方案还得为飞船配一个配重?这不是天方夜谭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