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再下西洋(2/3)
升,早就当上布政使了,只不过因为担任台州知府更方便走私罢了。
他一到海宁县就把海宁卫指挥使还有当地士绅拉下水,将大明生产的瓷器、丝绸等物运到南洋销售,再从南洋运回乌木、香药,短短十多年,就攒下了巨万家资。
顾镜拿着这些钱买回了祖上在上海太仓的玉山草堂,让族中的读书人不时举办各种文会,时隔百年,玉山草堂再次成为江南士子的社交中心。
许长生还找机会在山东、南直隶、福建、广东等地散出多张针路图,现在大明的走私活动可比原历史中猖獗多了。
榜眼徐琼的进步速度比原历史要快得多,现在已经是南京国子监的祭酒了,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很快就能当上礼部右侍郎。
除了他们,许长生在宫中、官场、商场、文坛、军队乃至各种下九流的圈子,都布置了一些棋子,许长生通过他们已经可以决策一些朝廷大事了。
不过他并没有像其他穿越者一样,积极地参与各种历史大事,更没有扭转如今朝堂上的乌烟瘴气,好让大明再次伟大。
原因很简单,一来对他这样熟悉日后历史发展趋势的穿越者而言,封建皇朝是注定要被历史淘汰的,大明变得越强大,对这一目标就越不利。
二来,系统也不是按照大明是否强大给他发放奖励的,而是看他有木有推进文明的发展,维护大明并不能让许长生得到好处。
相反,大明越衰弱对许长生越好,衰弱就意味着基层控制力下降,这样许长生撒下去那些种子才能有萌芽生长的空间。
可也不能让大明变得太弱,太弱就无法抵御瓦剌、女真、鞑靼这些蛮族的进攻,要是被他们占据中原,那么华夏文明就会再次陷入黑暗蒙昧之中。
许长生可不想满清统治华夏的悲剧再现,所以必须把握好一个适当的尺度。
朱见深登基前几年,有于谦等贤才辅政,朝堂上一时还算稳定,边境也没有大规模的战争,老百姓的日子也能稍微好过点。
然而等朱见深亲政、于谦等人告老还乡之后,朝堂上的情况也变得一塌糊涂起来。
朱见深不是个合格的皇帝,他性格懦弱、缺乏手段,根本无力掌控朝政,内廷宦官做大,朝堂上各大派斗得不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