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建文新政 建文新政(2/6)
他只觉爽利,建文改制与他的改制才是真正的儒和礼治。朱允炆既然和他一样改官制官名,那他也会复西周的井田制么?这样的帝王居然只在位四年,后世当真不识人。
“保官选才,自古有之。战国时秦以‘任’为保举,要求保举者与被举之人同罪,以担责连坐保障真才实学;汉有察举,保举亦在其中;魏晋南北定下赏罚标准,隋文设选举不实之罪,方有我大唐的冬荐。”白居易缓缓踱步。
但冬荐选的是最顶尖的人才,其余弃之,荐士人与荐官员也不同,至明又是何种模样?
建文在位仅仅四年。什么东西从耳边飞过去了,不确定,再听听。
朱元璋气得满地乱转,六十来岁的老头凭空生出无穷力气,想狠狠把这个孙子修理一顿,只恨他不在眼前。
这个兔崽……龟孙……不成器的东西!不指望他稳坐江山四十年,好歹十四年,再不济十年,这才四年,屁股都没捂热就被叔叔一脚踹下来了,当初费劲吧啦推他上位只为了好玩不成?
才四年啊,自认会被提前清理的武将们唏嘘不已。太子是个好的,奈何子孙实在不争气,天幕说什么改制什么新政,还以为多了不得的东西,到头来把那群耍嘴皮子的提了提。文官能抵什么用,就算写千百篇声讨燕王的檄文,也拦不住人家。
洪武朝的文人倒是很怅惘,这样的事也不能怪建,太孙,哦不现在还不是,天幕放映结束还会不会是也不好说了……
【也有比较正面的,建文执政时期宽减刑罚,平了许多冤假错案,整体政治氛围不像洪武时那样紧绷。毕竟“专欲以仁义化民”嘛,出发点还是值得鼓励。
但他把爷爷设立的都察院定位也改了。原本负责纠劾百司,提督各道的监察之职,是能“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建文一改就成宣传委员了。亲亲,不要贪污腐败哦。
洪武朝时,朱元璋独重江南赋税,苏松人也不得任户部官。有说是因为当年打天下时这一地区的人都支持张士诚,明祖恼怒,但究其原因,此地官田十分集中,官田税重,租率也高。
朱允炆调整了这种不公,搞的是均赋税,赋税减少了,和其他地方一样,而且人也可以自由做官。看上去是很好啦,但他没意识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