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朱标 谥“懿文太子”。(3/4)
个宝,其他儿子是根草”不一样,朱元璋对自己儿子们还是挺在意的,皇族待遇很高,姓朱就意味着这辈子不缺小钱钱花。
老朱家接连不断地生,嘉靖时王府的禄米加起来要比供应京师的粮食超出一倍,据说明亡时朱元璋后人已有十几万。
这个数量无论放到哪个家族都多到有点骇人,一群空有皇族身份但啥事儿也做不了光等着吃干饭的人,呈几何倍数越生越多,是个会算账的都得发毛。】
“……啊这。”有长于算数的书生粗算了算,缓缓放下算筹。就算每个宗室一日只吃一碗米粮,整年耗费也巨大,更别说他们吃的尽是山珍,用的皆为上品,身为皇族还能肆意欺凌平民。
这么多朱姓皇室在大明国境横行,简直如许多吸血虫趴在百姓身上了!
朱元璋命人计算一番,也有些沉默。他是看重宗族,但也没预料到子孙数目多到这个地步,国库的钱都养不过来。
是越往后越削减用度还是改变现有待遇……这都是他的后人,难道连点禄米都吃不上?祖宗都当皇帝了,朱家子孙难不成还要重复当年情形不成?
任他怎么想,文臣们的折子已经写完大半,就等明日开朝递上去了。
赵祯听到此处幽怨非常,怎么旁人都这么能生?
【但朱元璋目前还看不到这些,只聚焦眼前。前朝有没立太子的皇帝,其身后事无一例外大乱,长子朱标在朱元璋自立为吴王时便当上了世子,称帝后便为皇太子,受名儒教导。
以往自有体系的太子们大多出了事,当然啦,像李承乾这样和自己属官们闹那么大动静的还是罕有,绝大多数太子的班底还是和太子脱不开关系。
远的看刘据身边围绕的守文集团与他父亲事功臣子们的分歧,近的看元朝太子与父亲闹出来的集团对立,只要太子属臣自有体系,很多时候就容易造成东宫和朝堂两个整体的摩擦。
吸取前人教训后,朱元璋对此的操作是以朝堂重臣兼任东宫臣子。“共用一套班底”这个说法吧,倒没有那么惑人,盖因开国皇帝们和选定为储君的太子——一般来说是嫡长子,很多时候他们使用的班底都有大块重叠。
所以刘盈那样大伙还力保他呢,沛县集团难道真看出这小子有什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