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氏(2/4)
够久。曹叡将死的这段时光,“欲以燕王宇为大将军,及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辅政”,看得出来,姓曹的和姓夏侯的占多数,可以说是以宗亲为中心的托孤方案,而且,都是武将。
但后面又变了,总要制衡一下吧,周围都是亲戚不太放心啊,掂量掂量,找个能和宗亲拼一拼的。最后给养子曹芳定下的辅政人选就是曹爽和司马懿,一个是曹真的儿子,宗室代表,一个三朝老臣,世家代表。
曹叡可能觉得没什么问题,朕登基的时候就没怎么受掣肘啊,养子掌政不是易如反掌?
怎么说呢,一来他爹死得早,哪怕过了一朝,曹操时代留下的人杰们依然活着,这些人对正经继承人曹叡的态度是很积极的;二来曹丕选的人各方面势力都很均衡,没有特别偏重的一方。
然而到他这里,陛下,时代变了。英豪基本上死光了,宗室在父子两代的打压下早就不如往日,被提溜出来的曹爽还是个中看不中用的,根本玩不过别人。
要知道,辅政大臣这种存在,传一代还能说受重用,传两代就有点出鬼了。
还有加倍不幸的,登基的曹芳才七八岁,就问这个年纪的小孩能管点啥吧,正是憨吃憨玩的时候,朝政不落到别人手里才怪呢。
曹爽果然没怎么把小皇帝放在眼里,大家都姓曹,我爹曹真还那么牛,你一个小娃娃算啥?旁边那个马上就要入土的老东西也边上去,当个没实权的太傅玩一玩吧。
司马懿很不爽,一边辞职在家装病,一边蓄力,在曹爽陪少帝扫墓的时候发动政变,他弟司马孚协助其控制京师。司马懿指洛水对曹爽发誓,表示你投降就行我绝对不搞你,回头很痛快地把人屠三族了。
一个姓曹的、亲属关系很近的重臣,在大魏朝被诛三族,基本上可以宣告咱老曹家要完蛋了。
高平陵一变,曹氏宗族势力去了大半,王凌觉得皇帝也太不行了,谋划推楚王曹彪上位,司马懿杀曹彪,“悉录魏诸王公置于邺”,身为臣子,把曹氏宗亲都给收拾了,属于装都懒得装。
司马懿死后,儿子司马师接过权柄,废曹芳,立曹髦,死了,弟弟司马昭揽政,进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桥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