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2(1/4)
【韩信之死,于汉史的记载是他与陈豨商议谋反被诛,但究竟是否反叛,是否欲袭吕后太子,多年来争论不休。
汉官方盖章其谋反。司马迁记录的谋反过程是这样的:
陈豨作为代相领兵守边,防范匈奴。他去和韩信辞别,韩信拉着他的手叹息,表示你有兵,有陛下的信任,如果有人告发你谋反,天子第一反应是不信,但多次告发就会征兵讨伐了。我在中央协助你,这样便可成事,陈豨很清楚韩信多牛,当即大喜答应。
陈豨其人,钦慕信陵君,也学着信陵君养门客,养到什么程度呢?他出门随行宾客有一千多辆车子,把邯郸的官方接待所都给住满了。看到的人大惊,跑去告诉刘邦其宾客之多,再加上陈豨在外独掌兵权,就问你拿着老板的兵,还背着老板养这么多人是想干嘛吧。
老刘能放心就有鬼了,当即着人开始查,陈豨很惶恐,也行动起来,串联其他诸侯王。
怀疑的种子种下就无法抹消,刘太公死,天子召陈豨进京,陈豨称病拒之,不久后反叛,自立为代王。刘邦亲征讨伐,韩信托病不从,与家臣设计诈诏赦罪犯,欲袭吕后太子,被告密,吕后萧何设计杀之。
《史记》《汉书》与同时代的私人作品《楚汉春秋》对其过程的记载比较一致,基本认为从假王事件开始,君臣两人的矛盾便不断加大,等到韩信降为淮阴侯被囚长安,便抑郁欲反。
其余可考的遗留痕迹,当时有个叫栾说的,是淮阴侯国舍人,韩信下属。没有任何功劳和特色的一个人,因其告淮阴侯韩信谋反,封慎阳侯,食邑两千户。
韩信谋反说便以这个人为锚点,认为封侯非小事,若无前因无法编造。
这一派别的观点是韩信确实不安分,皇家杀了也就杀了,至于找个舍人出来封侯把戏做得更周全么?刘邦能对臣子破口大骂,用儒生的帽子便溺,吕雉能把大臣剁肉酱,这两口子怕啥啊,根本不在乎身后名的,干了事儿还要遮掩?】
班固颇为认可:“高祖定天下时功臣者众,如韩信、张耳者,皆裂土封王,南面称孤,高祖不满其势,其心内难安,日久生叛逆怨憎之情,最终反叛,此事古来有之,不以为怪。”
李东阳摇头:“韩信之罪,唯独请假王、增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