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借粮(2/3)
,即便有粮,又哪来的船只运来武昌?
“有‘和胜号’大掌柜也参加了早上的会议。”
“噢?”
和胜号原本是是武昌城内、乃至整个湖广行省之内最大的粮商。能邀请一个粮商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议,看来行省确实已是走投无路,病急乱寻医。
不过,也许不能算是乱寻医……贺胜心里微微一动。
现在只要是粮商,或者说只要是个商人,想完全绕开日月岛的影响向武昌城运送商货,几乎已是不可能之事。
“虽然和胜号的掌柜没有明说,但应该是作为日月岛的代表过来传达他们的意见。”
贺胜默默地叹口气,没有催问。
“那边的意思只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让所有蒙古官员全都离开武昌。”
这一点,反对的人应该不会太多,那些蒙古人都是作为监督者的身份来到地方享福,如今武昌城都已经快要断粮,只要给个好台阶,所有蒙古人都巴不得立即回到北地。
“二是行省的所有税赋,由日月岛实行包税制。”
包税制最早出现于窝阔台汗时代,就是一地官员将应缴税赋计算清楚后,一次性上缴。至于这官员会向百姓征收多少税赋,蒙古汗庭不再干涉。
推行这一政策的人,主要是当时窝阔台汗手下的畏兀儿官员。蒙古国对地方一向进行的是粗放式管理,包税制极大地方便了汗庭的财赋收入,却给地方百姓带来无法忍受的痛苦。
但是此时,无论在浙江行省还是江西行省,日月岛其实已经开始在实施包税制。只不过他们是如实地按户按亩征粮,又如实地上报朝廷。贺胜相信他们不会贪墨一两税银,但也绝不会让行省官员借机横征暴敛。
理论上,江南所有的税赋都必将如实上缴朝廷,以示江南并未独立也根本没有造反的打算。不过象征着一国脸面的财赋受控于别人手中,别说是朝廷,就是即将断粮的武昌也难以忍受。
更何况,日月岛收的是粮食,上缴的却是废纸钞!
“不过,和胜号掌柜的意思是,如果行省能接受这两个条件,和胜号可以将夏税折算为粮食,如数供应武昌城。”
一边是面对无解的缺粮局面,一边是忍辱负重,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