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退一步可能就是绝路(2/3)
哪一次的南北对抗,最终的结局都是自北而南统一天下。
正是因为江南富于中原,使得愿意上战场拼杀的兵员,远远不如中原,更不如以战争为主业的蒙古人。
一旦抱着固守江南的心思,最终的结局,无不是覆灭于北兵。
如今更是如此。
十年间,天下百姓渐渐融合,又怎么能继续制造出南北对峙的局面?
如此只要再过十年时间,当北地汉人再次仇视南人,而南人开始安于享乐之时,也是江南面临崩溃的开始。
忍一时未必风平浪静,退一步只会将自己逼向绝路。
北方汉人鄙视南人的懦弱不堪,南人其实也从心底看不起北方人。
在大多数南方人的眼中,不尊礼法、不知进退、不学无术,北方的汉民尽是以杀人抢劫为乐的粗鄙之徒。
儒学不兴、理学断绝,还得靠南人北上才得以重新开始传播。
国朝不开科举,一方面是蒙古人不屑于儒学,另一方则是因为在考场之上,南人只会轻松碾压北地汉人。
南宋之时,每次北伐朝堂总会出现反对的声音。一来战争损害国力,二来没人有必胜的把握。最重的是,即便最终夺回中原之地,面对的将会是数百万贫困的百姓,安置这些人最终必将给江南带来极为可怕的负担。
普通的老百姓,只会关心柴米油盐。王朝的更迭与天下的统一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没有办法更没有能力去关心。
凭什么这些人最终得去承担战乱而引发的流离失所与家破人亡的痛苦?
即使要竖旗造反,也不该是鼓动江南百姓与北地汉人之间的对抗,不该是兄弟之间的再次内斗,否则又为什么要造反?
这点,是甄鑫一直坚持而受谢翱支持的核心主张。
邓剡虽然不太理解,却也没有继续坚持自己的建议。
姚燧则老怀大慰,看着在座几人,带着淡淡的优越感。
甄公子既然拥有汉家血脉,自然可以当自己是汉人。既然如此,视南人为兄弟又有何妨?
毕竟只有得到江南官员的全力支持,汉人文武才能在朝廷上对抗蒙古人与回回人,从而掌控真正的核心权力。
姚燧站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