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空中侦察(2/3)
,翼展1341米,机高284米,空重1768千克,发动机为莱特旋风式r-1820风冷式发动机(690匹马力),最大起飞重量2611千克,最大飞行速度285千米/小时,最大航程521千米,武器装备为4支762毫米口径1919机枪,1支同型后方防卫机枪,外挂4个55公斤炸弹或10枚136公斤航弹。
1936开始,国民政府分两批订购了22架a-12,全部是攻击机型,配属空军第9大队第26、第27中队。
飞机中,中国空军第二十七中队飞行员范光华中尉忧心忡忡的透过白云,看着地面上日军宛若长龙的行军队列,后座的机枪操作手叶桂准尉则是一脸的遗憾与惋惜,自抗战全面爆发以来,华东的淞沪和华北同时开战,本就贫瘠的中国空军无力兼顾两线战场,只有将精锐主力战机全部调往淞沪地区,留给华北的,仅仅只有一个由老旧军机组成的空军大队。
范光华中尉与叶桂准尉所驾驶的攻击机虽然是国军空军比较新型的攻击机,但所在的二十七中队其实是因为在上海多次作战失利,损失颇重,才被打发到了华北战场。
待到了华北战场后,第二十七中队的这些新式攻击机,执行的基本都是零星的轰炸任务,在这个年代,轰炸机如果不能进行批量的集群轰炸,其作用和效果等同于无,自然无法给地面上苦战的陆军提供有效的支援。
而且华北地区的空军部队根本没有足够的战斗机为出击的轰炸机和攻击机来护航,最新式的霍克三战斗机全部都调到了上海,留在山西的只有不到十架老式的霍克二型战斗机,所以攻击机每次都是冒着日军战斗机袭扰的风险出击,机队数量小,轰炸效果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驾驶舱内,范光华中尉不断的调整着操纵杆,飞机沿着云层飞行,而地面上双方交战的枪炮声则很好的抵消了飞机发动机的声音,后座的机枪驾驶员叶桂砸了一下手中的机枪,惋惜的叹道:“可惜了,多么好的攻击目标,长官,要不我们降低高度,用后座机枪打吧。”
范光华和叶桂这一机组,刚刚执行完对日军后方地区的攻击任务,而后,就在返航的途中,意外的发现了第十六联队的行军队列,若论攻击价值,整齐排列的步兵行军队列毫无疑问是打击效果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