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能不能同样接受中小学教育(3/4)
生了举族迁往吴会省南部,请人教自己语言的事。
时至今日,柳谨的中文水平已经可以在成年人语文水平考试中拿个高分,越发明白,华夏人族有很多学科很有用,有很多学科应该学。虽然它还没有足够的时间用来学习,但这不耽误它发现,这些学科知识体系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种族的历史,如果这个庞大的种族能够在多种学科建立知识体系,那么长江柳族无论怎么比,都看不到脱离人族后能够高歌猛进,成为纪元胜者的可能性。
大概是见世面的冲击太大了,在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的时候,柳谨的三观已经被冲击成技术制胜和人族忠实臣子的模样。
如果今天张博学不提出,那么柳谨日后自会找地方学习。只不过在柳谨心里,学习人族的学科或许要它付出什么,却没想到张博学会主动提出,让长江柳族的个体接受人族的教育。
更别说接受教育的前提是增加本族的金丹期,柳谨作为族群族长,对本族的高质量发展(这词还真挺好用的)更是完全上心,意识到张博学所说的教育之事,又能提升本族群的实力水平,又能让本族学习人族的各学科知识,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一定要让族群后起的个体学习人族的先进经验,如果有可能,学的越多越好,成本越低越好。
“意向,我族有,如果华夏人族愿意接受我们学习,并且让本族的金丹与华夏人族一同学习,我们当然有意向。不过作为本族的族长,我需要了解一些信息。关于所谓的学习,新生的金丹期个体是否能够接受与华夏人族相同的中小学教育?”柳谨通过先前的语文学习,已经知道华夏人族有中小学阶段的教育。
同时,通过与各大高校的签约,它隐约意识到,中小学和大学绝对是不一样的东西。如果张博学代表新星大学招生,那就一定要把中小学教育也谈下来。
李俭都听懵了。
啊,这年头文化殖民都能让被殖民对象上赶着当的吗,怎么这边讲的还是大学教育,另一边就打算连中小学也包办了?
虽说长江柳族在教育方面的建树比较稀缺吧,但全部挂靠人族真的合适吗,这比过去附庸还狠啊,附庸充其量也就强行要求质子必须扣在都城,宗主国再用功名利禄引诱附庸精英主动投靠,怎么今天干脆把底都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