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与狐族更新贸易协议(3/4)
契约内容都会出现在领地中。您也不是没在灵山签过字,怎么会问出这种问题?”
狐妖说的也不无道理,毕竟金丹契约确实表现出这种倾向,即个人的归个人、族群的归族群。若说狐妖的经验知识当真是从逻辑推理中得来的,也未必不是可能。
但是,那是对一般的闲聊而言,在李俭“施压”的档口,两族首领做族群外交博弈时,任何一方给出的虚假信息、不确定信息,都将成为博弈的突破口。狐妖以没有被证明的理论作为基础,推论出金丹契约与族群相关都将融入领地,继而推论出附庸契约会使领地发生变化,这条信息本身是不确定的。
这就是破绽,但破绽太小了,缺乏利用价值,继续穷追猛打只会增长紧张度。
“你说的也有道理。那好吧,也不急着你们现在就签附庸契约,等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就把附庸契约签了。不过附庸不签,扩大贸易范围总得签吧,为了我们之间的贸易不被其他种族发现,让我们知道你们和其他种族的交流也是有必要的。更新一下贸易协议吧。”李俭选择“亮出獠牙”。
既然对附庸契约的名头有意见,那我把附庸两字删了,只把实际内容贴你脸上,难不成还能以附庸契约会被人发现的名头推诿?
反正我硬说这就是贸易协议,难道还能说贸易协议的更新会引起领地信息变化?
这又是一招毒辣的招数。
贸易协议本身是好东西,在人类历史上,签署了贸易协议,根据其程度不同,往往伴随着“免税”、“免检验”、“关税同盟”、“如本国行商”之类的权利,最极致的贸易协议,可以让两国之间的商品如同在一国内流通。
协议本身听起来挺不错的,免关税能减轻终端消费负担,免检验能减轻中间流通负担,如本国行商则像是没有负担。而真正的危险恰恰隐藏在协议之外,所谓的如本国行商,才是最凶猛的经济殖民。
一个庞大的工业国的产品将会瞬间冲烂没有规模效益、没有科技效益、没有管理效益、没有资源效益的弱小工业国的新兴市场,当交易一方压根接不下另一方的庞大体系,无论是资源还是产品,哪怕是服务的时候,都意味着这一方将被彻底冲烂,再起不能。
这就是“如本国行商”。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