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差遣(2/4)
。
欧阳修必须得有所表示,要不然,就成了他授意刘瑜这么干了。
年已七旬的曾公亮坐在边上,倒是安慰欧阳修:“永叔,何必与小儿辈计论?”
说着曾公亮还笑了起来。
他真的没把这个当一回事。
刘瑜是谁?
对于这中书门下的大佬来说,或者得这么说才合适些刘瑜是哪只蝼蚁?
曾公亮怎么会去跟一只蝼蚁置气?
只要确定了不是欧阳修授意这么干就得了。
这时却又有吏员匆匆奔入,却是曾公亮的心腹长随,跪下给几位宰执磕了头,方才对着自己老爷禀道:“听宫里传出来的话,魏公公去催促刘某字验事宜,刘某对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岂有此理!不当人子!”欧阳修听着拍案而起。
接着更是道:“广南东路或广南西路,择个下县,教他去当个主薄还是县尉罢了!”
有时候,骂人,不一定是有恶意。
欧阳修发作刘瑜,却便是为了周全他。
因为他很担心,自己如果不在东京了,刘瑜这性子,会招惹来什么祸事。
例如刘瑜骂曾公亮,的确曾公亮不会计较,但曾公亮的门生旧部,不见得就不会计较了!
如果不是刘瑜和苏东坡走得近,默认为欧阳修这一脉的,不见得刘瑜的日子能过得这么安稳。而此时党争已起,欧阳修已有离开中枢的意思,所以他打算直接把刘瑜安排了边远的广南东路、西路,也就是广东、广西,以免在东京惹祸。
曾公亮挥手教那长随退下,却是抚须笑道:“呵呵,永叔,何至如此?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文正公门下嘛,原是当有的道理,不须介怀的。”
文正公,指的就是范仲淹。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也是范仲淹的名言。
欧阳修听着苦笑。
他为什么会点刘瑜办差?
一个特奏名出身的九品官,就算在边境立了些功劳,怎么会入得欧阳修这枢密副使的耳
因为刘瑜是范仲淹的徒孙,而欧阳修和范仲淹,是绝好的交情。
欧阳修写《醉翁亭记》,就是替范仲淹说话,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