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亮剑(2/3)
本事,倒没往这里想。
此时见识到了,却就想起一个典故:捧臭脚!
这个典故是怎么由来的呢?
据说就是北宋将领彭孙,给太监李宪洗脚而来的。
李宪明明有脚气,这彭孙却说道:“太尉之足何其香也”
连这太监自己都听不下去,用足踏彭孙的头:“奴谄不太甚乎!”
刘瑜重新抬头,望着府衙里,正作激昂壮怀状的彭孙,一时不禁无语。
难道这彭孙,就是捧臭脚的彭孙?别说,今儿看了彭孙的自首表演,刘瑜真觉得有几分可能!
“所识非人!”刘瑜不住的苦笑,自己认识的,怎么就没个好人?
先是童贯,后是彭孙,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这时节,看来大局已定,无论是判官黄劲松,还是左军巡使顾风也不可能跳出来。
所谓民愤难平嘛,所况开封正堂看着已是要将彭孙轻轻放过。
因为已定义了自首,那就是降二等,流徒罢了,不用杀头。
李肃之又使文吏去问百姓,这厢吏平日恶行,搞不好就是为民除害的节奏。
但想起黄劲松那嘴脸,刘瑜隐隐却就觉得不对劲,对方必定有后手的。
要不为何现在还不跳出来?
眼看开封正堂李肃之,就要定下判词,然后将彭孙收监。
刘瑜脑中灵光一动,大喝道:“慢!此案有隐情!”
在人群外的黄劲松冷笑望着刘瑜挤了进去,对着身边的顾风说道:“这厮今天却是无法收场了。恶了你我,却想一子不弃,岂有此理?不愿弃子,便是全盘皆输!”
顾风摇了摇头:“年兄这是欺负人了,其实不论刘某怎么做,弃子不弃子,年兄早有成计于胸,他不出头又如何?只要彭某人一收监,到了牢里,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黄劲松“扑哧”一笑,点头道:“便是如此!现时百姓头脑发热,又是从众,一并过来求情,我等出去硬抗,闹得民怨声起,倒是不美;过上几日,百姓一冷静下来,又无带头的,谁敢来出头惹事?到时彭某人一攀咬,再有其他厢吏出来作证,刘某人也是脱不了干系的。”
这便是刘瑜心中不安的根本原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