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第32章】掌教首席 论贤明与眉间印……(5/7)
修城墙用的都是自己的人手。平民百姓是自动自发前来帮手的。若当真如谢豫所说的那般,平民百姓根本不在乎自己究竟是哪国人。那为何百姓还要站出来帮我们一同守城呢”
“嗯。”宣雪暖思忖道,“因为他们想守护自己的土地”
“不错。”宣平沙笑了笑,他眉目生得极好,不言不语时身如修竹,笑起来也有清风朗月之姿,“外敌入侵,便意味着一个秩序的破裂,苦的自然都是其下的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之事不是没有,但一来立庸没到那等境地,二来悲弥王也不值百姓这么做。”
“为什么”宣雪暖倒是有些好奇了,“悲弥王不是被称为贤王吗天下人都说他有明君之相。”
“贤明之名,口说无凭,自然要有行动为证。”宣平沙摇了摇头,道,“那悲弥王的贤王之名是如何来的呢其一,他往往会在大军压境时先礼后兵,劝降类似谢豫这样的人,许诺高官厚禄,良田万顷;其二,他最大的贤名源于悲弥王入城后允许乡绅世家保留家产,虽然依旧需要出一笔家财,但从未让他们伤筋动骨;其三,他不杀投降的原官府官员,甚至每次入城都会大摆宴席,以示自己的宽仁之举”
宣平沙一条一条地说过去,常年在后方屯田的宣雪暖已经反应了过来,面色越来越难看。
打仗要消耗多少钱粮,没有人比宣雪暖这个总是在后方精打细算的“小管家婆”更懂。十万大军听起来声势壮大,实际要养活这么多人根本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苦差事。朝廷不愿出一粟一稻,为了养活这十万大军,他们每过一城都要留人在后方开荒屯田,困难时更是要一个子掰成两个子来花。就这样,军中将士也经常会有断顿的时候。
要不是白凤公主早年建立了严格完备的内部体系,又有谢秀衣坐镇军中,仅凭宣雪暖和宣平沙两人,根本无法保住这份庞大的“遗产”。
管理一支军队,这其中的经济运作与日常损耗涉及庞大的资源走向。所以要不怎么说太平盛世时的武将都苦因为军费是一块最肥的肥肉,谁不想上来啃一口没有严明的奖惩制度与长期稳定的收入,将士凭什么随主将打生打死凭主将几句好听的口号和自身坚定的信念吗笑话。
人吃不饱饭时,那些都是空的。
所以造反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