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学海赶来险穿帮,请教河中建电站(2/3)
学院正与工部合作,在长安城内布线,将电灯引入各个衙门和重臣家中。电线铺设尚算顺利,但发电站的问题却令人头疼。
现有的发电机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尤其是在渭水上建水车发电的方案,更是遇到了大麻烦。
“你知道,渭河的水位时高时低,有时水会涨过河岸,淹到发电房;有时水位又会下降,水车都够不着水。”臧学海皱着眉头说道。
李亨听了也直皱眉头,他知道电灯和电报都需要稳定的电源,像这样受河水涨落影响,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
“我们目前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建几个发电站,安装在不同的水位上。这样不管河水怎么涨落,总有一两个发电站能正常工作。”臧学海无奈地说道。
李亨心中暗自思量,这个办法虽然笨,但目前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臧学海向李亨提及这件事,也是希望能借助李亨那神奇的好运,说不定他又能无意中解决这个难题呢。
李亨想了想,这一次他还真没什么好办法。
但他没有办法,有人有办法。
现在他找到了高人,高人就是自己的曾祖姑父,自己去问不就行了。
当然,这事还得瞒着臧学海。
于是,他假意安慰臧学海几句,说自己有时间也会帮忙想想办法。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便各自散去回家了。
晚上,张妙声一家准备返回。今天他们玩得很开心,参加了诗会,还见到了李白和杜甫这样的大诗人,真是收获颇丰。
唯一的遗憾就是玉书在诗会上强出风头,惹出了大麻烦,让凝绿又好笑又好气。
李隆基依然带着杨贵妃赶来相送,李亨也趁机来到玉书身边,向他请教在渭水上发电的难题。
这种事情对于现代人来说其实很简单,玉书听了李亨的难题,呵呵一笑,轻描淡写地给出了一个建议:“在河上建个水坝不就行了?”
李亨一听,顿时恍然大悟。这个办法既简单又实用,不愧是高人,他们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的事情,人家随手一指就指出了高招。他连连道谢,心中对玉书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张妙声一家与李隆基等人挥手告别,消失在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