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历史似变又非变,西游唐僧终上路(2/3)
。
他仔细对比了一下,发现诗作的前半部分与广播中播放的完全一样,但后半部分却大相径庭。诗作的后半段是这样的:
“前程似锦随风起,
挚友同舟待谁来。
遥望长安心似箭,
扬鞭直上展英才。”
仙人改编了他的诗,谱成曲子,故而与他的原作不一样。
他忍不住感慨道:“这改编得可真是恰到好处啊,比我作的诗中的意境还要高远呢。”
其实这就是张妙声带来的变化了。
原来杜甫应该在经历了八年的安史之乱后,贫困潦倒,老迈不堪,病痛缠身,才能有这样的悲凉意境,写出那样充满沧桑感的诗句。
但现在,安史之乱轻易就平复了,杜甫并没有遭受多少苦难,没有贫困潦倒之说,而且年纪还不算太大,就没有老迈和病痛。相反,他因为准备去长安一睹仙人的风采,正是意气风发之际,故而写出来的诗就与历史上的截然不同了。
他的情况和李白很相似,李白也是因为安史之乱被意外终结后,乘舟回长安,路过白帝城,写下了《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一样是提前了。
但不一样的是,李白路过白帝城时和历史上一样心情愉悦,这样的心情也体现在了诗中,所以诗句没有变化。
而杜甫写诗时的心情却由悲哀变成了喜悦,故而写出来的诗就有点不应景了,前半部分体现的是秋意萧瑟,后半部分却是意气风发,连他自己也觉得不太满意,打算来长安后找李白探讨一下,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拜见李白。
听到仙人歌中的诗句后,杜甫的眉头舒展开了,仙人这一改,正符合意境,实在是完美之作啊。
李白听到了也叫好:“子美当真惊才绝艳,这首诗描绘的登高望远之景,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寄寓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当浮一大白!”
诗中的意境如诗如画,不仅让李隆基与百官陶醉其中,细细品味,更觉得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人生境界,令人感慨万分。
李隆基兴致勃勃地说道:“这杜甫可真是个人才难得啊,力士啊,你可得给朕好好找找这个人,千万别让这样的人才给埋没了。”
高力士连忙低头应是马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