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等君入瓮(1/11)
“安涅哈塞哟,我是摩西·洛厄尔,来自美国。”
“安涅哈塞哟,我是金泽容,从香港过来。”
大邱,东亚商会,刚抵达韩国不久的两个人打起了招呼。
“金泽容,你是做什么的?”
“我是火药师,你呢?”
“来这里之前,我一直在美国的纺织厂工作。”
“为什么你的韩语这么流利?”
“我的妈妈是朝鲜人。”
楼上的办公室里。
孔令仙正在阅读一封长信,很长,足有几十页信纸,是大老板写给她的,内容关于东亚商会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大的层面,韩国东亚商会将脱离东洋东亚商社,以韩国本土企业的性质进行发展。
组织架构上,东亚商会往集团化的方向发展,逐步多元化,在近期要建立四家子会社,现有的业务归入东亚贸易,并建立东亚化工、东亚纺织、韩国火药株式会社(韩火)。
东亚化工的抬头虽有化工二字,但未来几年的主要业务是进口化肥。
战争导致韩国的农田损毁、农具短缺,粮食生产骤降,农村经济濒临崩溃,化肥等生产资料供应严重不足。
韩国没有自己的化肥厂,一切靠进口,不说正在打仗,李承晚根本无暇顾及农业,就是心有余也力不足,杯水车薪的外汇再怎么分也分不到多少用于进口化肥,只能靠民间商人如蚂蚁搬家般从香港、新加坡的小批发商手里购买化肥。
当下世界化肥产量不足,抛开政治因素正处于卖方市场时代,韩国商人采购化肥的价格本就昂贵,再加点利润,价格就更贵了。
韩国的土地贫瘠,一直以来农民为了应付苛捐杂税对土地过度索取,土地的肥力透支严重,不给施肥就等着喝西北风吧。
尚处于解决温饱的阶段,什么环保、营养、土壤生态平衡全是狗屎,农民只知道用化肥比用有机肥多打粮食,化肥再贵也得咬着牙用,这就保证了韩国拥有广袤的化肥市场。
尽管美国通过联合国军和经济合作署向韩国提供化肥援助,并以成本价或无偿形式发放,但数量有限不说,还牵扯人性。
彷如谁家没五十万一说,里长的本本上记录着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