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相亲相爱一家人(2/4)
故事,话说三十年代,沪甬一带有句谚语“龙山大泥螺,三北阿德哥”,阿德哥说的就是虞洽卿。
对于这位镇海同乡前辈,当时跑街的张敏钰心心念念想结交“阿德哥”,为了攀附,每天早上他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早早跑到虞洽卿上班的办公大楼前守候。
待虞洽卿一下轿车,张敏钰也假装有事跟着进入大楼,然后“赶巧”同对方一起乘电梯。日复一日,虞洽卿终于开口问:“我看你好面熟?”
张敏钰赶忙说恭维话,并把自己推介出去,“虞公,和您一样,我也是做纺织的,不过,我是跑街的,可比不上您呀!”
言语一来二去,虞洽卿感觉这个小老乡挺投缘,将张敏钰叫到办公室,说:“刚好,我有一批存货,你帮我拿出去卖卖看!”
上海是个现实无比的地方,自此,纺织界渐渐传开“某某人是虞洽卿的故交”,张敏钰的跑街地位一下“更上层楼”,这为他将来巧计成纺织厂老板奠定基础。
“做纺织的,有点意思。”
冼耀文心里嘀咕一声,目光从人身上转移至街边的吃食。
香港那边虽说哪里人都有,但人口还是以南方人为主,吃食以岭南为主,江浙为辅,不像台湾这边,涌入的外省人南北几乎对半,小吃更为丰富,这趟过来,品尝各地美食是主要休闲活动之一。
当然,也想认识一位北方姑娘,可怜他交往了十多个妞,任是没有一个正经来自长江以北,唯一的那个还是东洋产大碴子粥。
想到大碴子粥,他就头疼,都多久了,《李香兰》还没拍完呢,再给她俩月时间,要是还没拍完,升她当山口老师,滚去拍超级风月。
恍惚间,车子来到衡阳路,日治时期这里叫荣町,是东洋移民的主要聚居区,建筑风格为骑楼,马路宽阔,每栋楼的墙上都挂着招牌,如照相馆、药店、纺织行应有尽有。
冼耀文看着这条路泛起一股熟悉之感,几十年后的衡阳路基本保持了今日之布局,重建的建筑风格也遵循今日,有几栋甚至是复刻。
忽然,前方传来口号声,迎面走来一支游行队伍,最前面拉着横幅,上书“欢送某某先生光荣服役”,名字的字迹过于潦草看不清楚,后面跟着不少日式风格的布条旗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