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第484章 来接人的(5/7)
过来打听打听,看看怎么弄。
陶爸陶妈本身就对这个不太了解,过来打听的又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一方说不出个所以然,一方听得云里雾里的,最后还是陶华宇在家的时候给讲了讲。
来人听完之后,基本就打消了在网上开店的念头,手艺这些的先不说——草编啊刺绣啊木工啊,谁家还没个手艺了,闲来无事的时候做一点,既可以自家用,也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可在网上开店省了铺面是不假,但是那些什么客服啊下单啊售后啊,他们一听头都大了,直说弄不来弄不来。
陶爸也这么觉得,他和陶妈一开始用键盘打字都不会,这几个月得空了就学,学到现在也是只会用一只手指头戳戳戳。小程序的客服,是家里三个孩子谁有空谁当,大部分时间都是陶华歆来做的,因为对比下来也是她最有空。
陶妈就说:“这些还是得年轻人来做,我们老一辈的光学起来就很费劲了。”
来打听的几个人回去后又跟在外的孩子通了电话,问他们有没有这个意愿回来,因为瞧着邱向荣的网上生意做得还是蛮好的,每天做的那么些蛋糕和饼干,全都能卖出去,镇上快递站的人次次都开着三轮车来取,那一摞一摞的快递盒子从院子里搬出来装车,任谁都能看得到。
这些东西孩子自然比父母要了解,他们劝父母不要看着别人行就觉得自己也行了,他们又不是没听父母念叨过,邱向荣这个私房烘焙之所以能做起来,前期投入全是他小舅子给垫的。邱向荣也逢人就说,家里的生意能做起来,功劳全在陶华宇。
“咱们家有这种小舅子吗?没有。所以爸妈,这种事你们就别想了,我在外面打工一样有钱挣。”
这也是陶家村目前面临的一个现状,就是村里家家户户大多都只有老人和小孩,许多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像陶华宇他们家这样的,很少。主要也是因为陶华宇他创业成功了,在本市开了自己的公司,不然他大概率也是在外面的某一个城市里上着班拿着固定工资。
早前村支书就说过,发展最离不开的就是人,没有人何谈发展。村里为了陶家村的发展也是想过诸多方法,可主力军——新一辈的年轻人,不愿意回来,觉得回来没前途。
如今邱向荣这一成功的例子又让村委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