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此去经年(上)(4/5)
全都是现今清川众人的一厢情愿,就在一天前,陈飔澈和慕云华追上西塞尔的时候,跨过松江的游牧大军也追上了赵昀辉的援军主力,而乌合台能如此迅速的逮住这波清川援军全仰仗上将军赵昀辉的昏招频出。
最开始赵昀辉在得知了圣安城等重镇失陷之后,认为骑军此时用处已经不大所以不仅没有驰援‘玄武岩’港反而在后方重新安排、调动起兵马来,这也是为什么仅有五千骑支援慕凌云的根本原因。但是援军中许多将领都认为此举不妥,所以在五千先锋军出发之后每天都有不同的人去找赵昀辉进言应该停止这些意义不大的举动,当务之急是尽快赶赴前线支援。
本来一开始赵将军还能应付得过来,但是在耽搁了几天之后军中除了他的亲信以外全都开始不满于对他的指挥,虽不至于发生兵变,但军中将领不少也都是世家大族出身,许多人都表示要联合起来上奏帝君此间种种,弹劾他贻误战机,戕害袍泽。面对这种赤裸裸的威胁,赵昀辉虽然气愤不已但也是认识到自己的做法确实不妥,不得已之下只得同意援军主力开拔,而且是在保证军士战斗力的前提下全速北上,后世看来虽然这赵将军确有贻误战机,不顾同僚的嫌疑,但若是他能顶住各方压力坚持己见可能通源防线不会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被游牧大军攻破,可能也就没有之后的一系列事情了,可惜历史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由于军中九成以上的将领都忧心北境战局,所以在得到命令之后即便此时不同地方赶来的各部援军还没有完全整编、集结完成,但是各营主将依旧是很快找到了自己麾下的军士,所有建制完备可以出击的军队即刻开赴北境前线,而其余没有整编完成的人马则是继续集结,整备妥当之后再前往前线支援,可是经过赵昀辉的一番安排下来,本来骑军占据绝对主力的援军此时却是步卒居多了,虽然人数扩充到了八万多人,但是在机动性上却是大大降低,这更为后续的战事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由于扶摇巨舰等舰只数量严重不足,所以此时的清川援军只得全部沿陆路前进,虽然已经是全速前进了,但是许多领军将领还是认为推进速度太慢,但是他们也没有办法,毕竟这步卒肯定不比骑军,如此在三天之后援军主力终于是碰到了全速南撤的先锋军和北征军残部。
两军相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