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领生活费,换票证(3/3)
,也乐得多交一个朋友,毕竟供销社的售货员还是有很多便利的。
彩霞收好剩余的棉布,两人挽着手有说有笑的往外走,在巷口分开,彩霞回了供销社,李清韵来到路口的建设饭店。
店门口竖着一张小黑板,公整的笔迹写着今日供应的菜品,后面对应写着价格和需要的粮票。
现在的饭店都是国营饭店,很简陋,只有三四张带缝的木板桌子和长短凳,自己到窗口交钱,端菜饭,当然还得交粮票。
馒头五分一个,大肉包子一毛一个,肉丝面两毛一碗,荤菜都是五六毛钱一份,素菜两毛一份…
价格都不算贵,一两块钱就可以点一桌菜,但是还得给粮票才能购买,里面坐着吃东西的都是体体面面的,农村人一般是不会到这里消费的,因为村里人自给自足,没有粮票供应,一年到头只能发一些布票和煤油票之类的票证。
人们可能只有在相亲时,男方家里会想办法搞来一些粮票,带女方去国营饭店去吃一顿,表示自己的财力和重视程度,也仅仅只有这一顿,有的人甚至一辈子也没下过一顿馆子。
来一趟,李清韵还是准备买点什么,她到窗口点了十个白面馒头,十个大肉包子,交了一块五毛钱并一斤粮票。
大婶直接打开蒸笼给她装了十个热腾腾的大白馒头,还有拳头大的十个大肉包子,一股浓浓的麦香味扑鼻而来,果然还是原生态的东西最好。
买完馒头包子,随便在街上转了转,刚好遇到柳翠花带着她的儿媳妇从公社卫生所出来。
柳翠花气势汹汹的在前面走,小媳妇在后面像个鹌鹑一样,低头跟着。
李清韵撇过脸装作没看到,抱着自己的东西往牛车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