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第 175 章(2/8)
她太过于主流,太过于媚俗,不够纯粹也不够深刻。时过境迁的戛纳更加推崇的是那种带有强烈的个人艺术风格的作品,最好是反映人性跟具有激烈的社会冲突和深刻挖掘思想哲学的电影类型。比如说欧洲的一群艺术导演们,不管是真的文艺还是打着文艺名号的粗糙下流之作。
尤其是新世纪之后,随着整体电影工业的进步,艺术水平的下降,戛纳也进入了一个怪圈儿。每年的金棕榈大奖得主在世界影坛上面根本就激不出来什么水花,也就是在欧洲这边还能有点儿名气,去好莱坞闯荡的话并不会得到太多的优待,因为大多数电影其实并不具有票房潜力,这对于投资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而且政治正确也在逐渐的影响这个古老的电影节,再加上本身的各种规则和每年不同评委的喜好,让奖项的含金量也是在逐年的降低。就比如说影帝跟影后,一下子出来好几个你让得奖人跟评论界怎么想?
这也是为什么奥斯卡在影响力上面要比戛纳更大的其中一原因,一方面是好莱坞的电影工业确实在全世界攻城略地,超过六千人的评委让奖项的专业性更加可靠。另一方面就是稀少的才是珍贵的,迄今为止,八十岁的奥斯卡也只出现了两次双黄蛋,分别是第五届跟第四十一届,一个最佳男主角跟一个最佳女主角,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可是戛纳呢?都快成了双黄蛋甚至是多黄蛋的高产地了,又不是奥斯卡所谓的不到最后一刻没人知道结果,时刻保持着高关注度。电影节还要靠着打电话给参赛者才能让他们出现在闭幕式上面,其中的一些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结果就九个评委还要因为各种原因而搞出来双黄蛋什么的,真的是挺让人糟心的。所以近年来戛纳已经逐渐的从当初的电影界奖项领头羊变成了世界卖片大会不是没有原因的。
影响力跟含金量都衰弱了,再不改革难道是要等死吗?详情参照威尼斯,已经快要被多伦多挤死了!
当然,不能说戛纳就真的一文不值了,老牌电影节还是有自己的底蕴跟艺术观感的,每年有大量优秀导演跟新人导演在这里被挖掘,从而继续进行自己的事业,为电影世界带来新的血液跟惊喜。但这里终究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戛纳了,这个曾经的电影巨人正在逐渐衰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