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 23 章(3/5)
外面的动静才知道原来已经过十二点了。
“新的一年到了。”
大年初三到初五,生产大队唱了三天戏,戏台搭在矿山路的晒甘蔗场,戏名叫做“红『色』娘子军”,瑞和去看过一次,看得津津有味。这出戏在本地非常有名,是当地人根据以前战争时期的当地真实事件编的,虽然三天只唱这一出,大家的热情一点不减。
过年是忙碌辛苦一年的村民们难得放松的时候了,这时候没什么农活,到处都是热闹的人群,自己生产大队的大戏看完了
,还走到其他生产大队去看。
瑞和看过一次戏之后就没再去,接连几天和张大山夫妻一起去走亲戚,等亲戚都走过了他就很少出门,连李大水找他出去放鞭炮看电影他都不去,问他在家做什么,他只回答:“看书呢。”李大水很是无法理解,可拉也拉不动拖也拖不走,只好自己去找别人玩儿去了。
看书还真的不是借口,瑞和手头有了可以自己支配的钱之后就特地去找书看,因为他有一个更大的目标:他想读书,以后考大学。
原身以前念过书,只念到小学二年级,为了帮忙家里自留地的农活,和许多小孩一样随便念念就辍学了。
在工厂那几个月瑞和一直都有在思考,怎么样做才算得上“人生赢家”。
瑞和想,至少上辈子原身没有的财富,他要为张小山得到。后来他又想,一直在工厂里并不是长远之计。张小山的记忆又在告诉他,一直在厂里做苦力是没什么前途的。国营的厂子在现在是金饭碗,包分房,福利好,人人争破头要进去,可在改革开放之后,经历迅猛发展的浪『潮』将把许多国营厂子企业拍死。
上美村竹器厂只是乡镇小厂子,是澄阳市南路的竹器厂下属外包的小厂子,因此在澄阳市的总厂倒闭之后,上美村这个小小的厂子就随着消失了。矿山路那边的糖厂多撑了两年,在七年后也要重新改制,大批工人下岗。
瑞和不能等到那个时候再来找新出路。他将目光放在一九七七年高考恢复上,那是下乡知青实现回乡梦想的最主要途径,也是农村户口的人们想要进城的好时机。张小山的记忆其实并没有给瑞和留下许多有用的东西,他活得封闭沉默,不关注国家大事,知道股票却不会炒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