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1/5)
盛元庆一从平阳城回来, 就得知总兵大人在他走后不久,请儿子盛仲常去总兵府喝茶了。
盛元庆立即叫来儿子,问总兵大人找他都谈了什么。
盛仲常年方十九, 纵使饱读诗书才华横溢, 从小被下人们阿谀奉承的他,城府却远远不如父亲盛元庆。古人曾作诗云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因为盛元庆,盛仲常同时失去了金榜题名与芍药,这就相当于终生再无缘两大喜事。
芍药那么美,是盛仲常肖想了五年的美人, 哪怕只是偷得芍药一晚, 也比真正的洞房花烛还令他满足。
在不知道父亲也觊觎芍药时,盛仲常只会怪自己色迷心窍去爬墙才被父亲当成贼人惩罚, 知道真相后, 盛仲常不再自责,他将所有过错都推到了父亲盛元庆的头上。
人心里一旦有了怨恨, 便会追忆往事, 从回忆中寻找对方更多的过错。
盛仲常想起小时候自己贪玩没有完成先生布置的课业, 父亲罚他在祠堂跪了一日, 想起少年时的自己想与好友们出去游山玩水, 父亲批评他不误正业要求他跟着先生埋头苦读, 想起他高中举人时, 父亲夸赞他后马上派人发帖子大宴宾客。
这些都证明, 父亲一直都只是把他当成光耀门楣的工具,他喜欢什么憎恶什么父亲根本不关心, 所以明知道他渴望芍药都违背礼义廉耻去爬墙了,父亲为了自己的私欲, 仍然要将芍药送走,不肯偿了他的心愿。
来到盛元庆面前,盛仲常尽量掩饰自己的恨,只解释道:“大人听说我颇有才气,有心栽培我,说等我出了孝,会安排我去大人麾下做事,先从小官当起,以后再凭功劳高升。”
盛元庆对官场的文武官职也十分了解,正经科举出身的文官还有个奔头,哪怕是七品知县在地方也颇有权势,运气好了步步高升,知州知府进京当京官升尚书首辅,想想都有干劲儿,然而军营中的文官多是辅助,要么做些记账统计的琐事,要么替将军拟写文书,顶天了也就是当个大将军的谋士,而且必须精通战术才行。
这种没有前途的官,盛元庆一个大富商还真不稀罕,儿子还是乖乖跟他学生意继承家业的好。
殷不收他的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