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第 394 章(3/8)
头脑风暴、一个小小的提议,落到纸上之后,说不定就会变成影响百万人的政策。事实上,这次确实也是这样,许盈只是提出了一些建议的雏形,方向的把控、细节的揣摩,其实是校书们在做。
最后出来成品,许盈看过之后觉得没问题了,就以自己的名义送往建邺了。
“要高兴何必现在?上书中大多不是要紧事,台中何必与我这个‘执刀斧者’纠缠?”这就是许盈的自嘲了,自从他开府京口以来,威势一日重过一日的同时,各种说怪话的人也多了起来。许盈过去不用做事,只当个以
文出名的人时,大家想黑他都没处下手。如今不同了,说各种话的都有!所谓‘执刀斧者’,一是讽刺他身为势族,却涉足军事。二是说他专权,手握锋刃之下,台阁都无人敢说他了。
说到底,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许盈也不在意这个,所以自嘲笑过之后很快又说到了正事:“上书中所言其他事也就罢了,早想过台阁会准,唯独‘官垦’之事会答应的这样干脆,实在意外。”
关于官垦,无论南北,都是一件老大难的问题,只不过南北的难处完全不同。
所谓‘官垦’,就是官方垦殖,形式上有些像‘井田制’,然而内里却是完全不同的。井田制在当下是已经行不通的了,官垦在此时最有代表性的是当年夏侯家赖以起家的‘军垦’,效果却是非常好的。
战乱之中被抛弃的土地由官方收拢,组织士兵农时耕种,闲时作战,甚至有些士兵后期完全转为了农夫。只不过他们并非某个地主的佃户,而是朝廷的佃户、军头的佃户。
北边的难处在于人多地少,南方的难处在于地广人稀。要搞官垦,前提是要有大量的土地,以及大量的人口!北方中原地区开发的少,如果不是遇到连年战乱,精华地区的百姓流离的多,土地大量抛荒,也不存在能够搞官垦。
然而就是这样,北方搞官垦的土地还是不够,所以夏侯家当初搞官垦的时候也是和世家大族、地方豪强斗过。土地大量掌握在这些人手里,寻常百姓会抛荒,这些人却是轻易不会的。也幸亏那些年连年战乱,大家看不起兵头子,但刀锋在那时却是好用的,如此夏侯家才能推动军垦。
南方倒是不用愁土地,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