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大导演(62)(10/21)
奇心,也根本无法让事情的结局发生任何偏移。
所
以他为什么一直情不自禁对这个早已知道结局的故事深深着迷,百读不厌,并长久保持旺盛的好奇心?
他现在终于明白了一些。
有些人所站的地方是他这辈子都无法抵达的世界,他只须远远看着,就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到前行的勇气。
这大概就是就是伟人英雄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魅力吧。
面对乐景发自内心的自白,谢知涯却怒极反笑,轻蔑的驳斥了乐景的想法道:“你以为只有中国穷人在饿着肚子吗?只要人类社会存在,那么贫富差距就永远不会消除!你以为把土地分给百姓就能拯救华夏了?天真!愚蠢!愚不可及!我谢家能有如此家业,那是祖祖辈辈辛苦奋斗积攒下来的,穷人为什么那么穷?还不是因为好吃懒做,这些人就算给了他们金山银山也很快就会败光。而且人都有私心,你同情的穷苦百姓只是因为没有机会没有权力进行你口中的剥削行为罢了,如果他们能站在我现在的位置,第一个会对昔日同伴举起屠刀你信不信?”
两双几乎一模一样的眼睛毫不退缩的对撞,其中是同样的寸土不让的坚定信念。
乐景早就知道谢知涯不会被他轻易说服——人类就是这么一种会为了虚无缥缈的理想和信念前仆后继慷慨赴死的奇怪生物,如果谢知涯能因为他的几句话就轻易改弦易辙,乐景说不定还会失望——这不过证明了他的父亲就是一个不过如此的男人。
理想和信念是纯粹的,绝对的,容不下任何妥协和调和。
身为唯物主义者,乐景深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由他嘴上吹的天花乱坠,如果看不到实效,要如何取信他人?
现在的党太过弱小,他被国党的军队封锁在穷山僻壤的山沟沟里,他们没有武器,没有装备,声名狼藉,日后他们发出的抗日呼号,更是被胡适轻蔑归结于争取公众同情的诡计和绝望的挣扎。胡博士不竭余力想要说服自己的学生gong党的口号是汉奸和土匪的最后呼号,就像他旗帜鲜明的支持二十一条,认为反对条约的学生不过是发了爱国癫,直到1929年他还把袁世凯称为伟大的爱国英雄。2而这样的人,凭借自己的见风转舵,逃去台湾避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