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主考乡试(4/6)
,就是治国平天下。
难怪这帮考官不反对他的观点,其实大家的认知没啥差别。
前三名还是有区别的,第一名以孔子为例子,东游宣传治国理念,虽然没能得到君主的认可,但是培养了足够多的学生。后人在圣人的思想引导下,实现了圣人未竟之伟业。所以,理学半圣朱子发出了呐喊,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至于治国如何,这位的阅历不足,只是紧扣仁政。
嗯,大错没有,文笔上佳,贾琏觉得比自己要好。
第二名则是围绕孟子展开,也少不了取义成仁的理论,大概意思就是民贵君轻。当然他理解的民和贾琏理解的民,是不是一个东西,不得而知。
第三名在贾琏看来最为有趣,他居然是荀子的思想。嗯,关于荀子,大家自行百度。
贾琏看的津津有味,其实看试卷能发现,学生的阅读面,很快贾琏又看到一个主张管子思想的。
说实话,给贾琏看笑了,这帮读书人真有趣,居然一个完整的朱熹门徒都没有,前十名里头,除了第一名拿朱熹做了文章,其他人宁愿用王阳明的思想,都不愿意用朱熹的思想。难怪书上说,理学到了明朝中期,如果不是官学,有被淘汰的风险,没啥人信了,科举真就是敲门砖。
“看完了,本官没问题,各位,可有什么问题?”
贾琏也懒得去彰显主考的权利,无论谁中了解元,都是他的门生。调整名次,没啥意义。
众人都没意见,就在贾琏准备拍板,张榜公告的时候,一名考官举手道:“下官有点异议,这份落卷请大人一阅。”
居然是落卷有异议?贾琏也来了兴致,伸手拿过卷子,仔细的看了看。
看了一会就知道为何被落卷了,这家伙的文笔确实很好,但他是杨朱门徒。
在理学为官学的前提下,他居然高举杨朱的旗帜,不能不说勇气可嘉。
嗯,杨朱的思想,用现代一点的词汇来解释,极端的精致利己。
这个人是这么想的,还就这么写在卷子上了,可见他是真信。讲道理,其他考生学朱熹的思想,未必信。因为考试需要而学。但是敢在乡试里面用杨朱的思想,就是一定是他的忠实门徒。
林子大了,什么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