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承担责任的勇气(4/6)
三江和李驰的表情,都有点阴晴不定的,不知道在心里想啥。
但这两人作为新丁,并没有站出来反对皇帝的安排。本来想谋一下兵部尚书,李驰发现他的计划落空了,心里很不舒服,但没任何表现。
孔照提兵部尚书的事情,并不等于支持李驰,他和方白衣的交情没到那个程度上。只不过最近文官议论纷纷,都说孙化贞在两江,继续兼任兵部尚书不合适。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孙化贞是兵部尚书,他可以调动两江的驻军,不听招呼的直接收拾。有这身份和没这个身份,完全不是一回事。加之最近夏守忠又下江南了,于是有人猜测,所以才有了议论纷纷,首辅孔照也趁机提一句。
只能说,两江士绅,现在最大的愿望不是搞倒孙化贞,而是调走他。
甚至调去哪,都给他安排好了,漕运总督啊,肥缺,你总不会拒绝吧?
于是,孔照接到了一封信,来自方白衣,就是简单的叙旧,正经事一个字没提。因为送信人是李驰,所以孔照闻弦歌而知雅意。知道归知道,出多大力气又是另外一回事。实际上这个事情呢,孔照心里很不舒服,他这个首辅的威望确实不够,但不能用你方白衣能使唤我。
这帮文臣,八百个心眼啊。
话说,李三江心里还是很不悦的,好好的工部尚书,怎么就便宜了潘季驯。
身为阁臣,不能兼尚书,别人看了怎么想呢?下面的官员,能服气么?
辛辛苦苦,花费了无数的心思和金钱,总算是入阁了,没等他开启宏图大业呢,尚书都不兼一个,这真是当头一棒,反倒是郭衍,兼了工部尚书,现在又换礼部尚书,一家伙变成了实际的三辅。毕竟李三江和李驰,都没兼尚书,怎么好在他之上呢?
郭衍也是晕乎乎的,好像喝醉了,咬破舌尖后,才算是恢复了清醒。
郭衍的事情没有任何异议,那就算是内阁全体通过了。继续下一个议题。
“这里有一份折子,大家都看看。”
李亨的奏折被传下来,都是手抄件,人人有份。
事情很简单,李亨在两江监军期间,发现民间有私铸铜钱者,故而上奏查禁。
说到大周的铜钱,其实很有故事,太祖年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