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隆庆(5/8)
大食地区是嘉靖十六年,武宗朱厚照率军平叛而设置的新行政区,然而在嘉靖六十七年的时间里,大明并未对这块地方进行太多基础建设,导致当地并没有铁路和公路,赈灾粮食无法运抵灾区。
乌代的叛乱范围不断扩大,很快就占据了大食地区的内陆地区。
四月二十四日,大食布政使袁崇焕上疏弹劾大食都指挥使毛文龙养寇自重,请求准许自己带兵平叛。
奏疏上疏过后,朱翊釴大为恼怒,下旨罢免袁崇焕,调陕西按察使卢象升任大食布政使。
五月初七,兵部尚书袁可立上疏称:“国朝危难间,当稳军队,稳军队则天下稳。国朝军队兵卒自永乐年间至今,军饷二百余年未增加,而物价上涨四成有余,当加军饷以定军心。”
朱翊釴闻言十分认可,遂将内地兵卒军饷由每年二十两调整为三十两,边疆由五十两调为六十两。
军饷调整后,八十五万明军欢欣鼓舞。
九月,袁可立又上疏请求改革并精简兵马司兵卒,并将兵马司兵卒军饷提高。
有了上次的效果,朱翊釴对袁可立的话十分信服,遂准许其改革兵马司。
十月,袁可立将兵马司改革,设兵马司衙门,兵部侍郎一位,员外郎四位,主事十二位。
地方上,分别设兵备三十九道,每道负责一省,每省兵备道不定数,编制以卫、团、营、旅、队、什为主。
小县设一兵备旅,数量一百四十二人。
中县设一兵备旅,数量四百二十六人。
大县设一兵备团,数量一千二百七十八人。
若是省会,则是设一卫三千八百余人。
诸如两京这种地方,则是东、西县各设一卫,合计七千六百余人。
至于兵马员俸禄,也从原本的每年十五两增加到了二十两。
经过袁可立的改革,兵马司从原本臃肿的一百二十四万,裁汰为了八十六万。
从军队到兵马司,朱翊釴的改革成效显着。
不出意外,隆庆九年二月,兵部左侍郎孙传庭成为了皇帝对天下的传声筒,宣布对吏治进行裁汰改革。
尽管谁都知道皇帝接下来要对吏治进行改革,但谁都没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