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歼7(2/3)
烧效率也会高不少,也会相应的节省不少的油。
唐忠国改进的图纸出来了之后,刘所长找了组里面的研究员进行了深度的讨论,最后决定直接试制一台,不过,这次试制发动机,唐忠国和组里面的所有人都会全程参与,毕竟单单设计根本就不能够想象到与实际制造的差距,了解一线工艺也是必要的工作。
这台发动机的试制工作足足用了两个多月,其中最主要的难题就是在制造压机器和涡轮的叶片上的,原本的叶片和叶轮的铰接结构被唐忠国换成了榫接结构,工艺难度直线上升,也就410厂的工人和工程师们不嫌麻烦,一点一点的改进工艺,耗费了足足20天的时间,才在唐忠国的指挥下把合规的叶片拿了出来。
这两个月的功夫,410厂的工人也彻底对唐忠国这个小年轻五体投地了,不是因为他能够设计并且指导生产一台涡喷7,而是他帮助410厂里面,把以前的涡喷6发动机的工艺进行的优化,使得现在的新版的涡喷6首翻周期和全寿命都有了飞跃的提升,甚至性能都变得非常的恐怖,原本的涡喷6最大推力也就是295kn,现在的最大推力已经达到了325kn,加力推力达到了402kn,推重比也已经超过的7,全寿命甚至达到了1200小时,最重要的是成本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一点。
新版的涡喷6被空军试用之后发现,歼6和强5的性能因为发动机的提升,有了质的提升,相应速度更快了,作战距离更大了,原本歼6的实用升限和最大速度从原来的17万米和12马赫,提升到了2万米和15马赫,作战半径也扩大到了800公里的范围;而强5提升也尤为明显,实用升限提升到了25万米,最大速度提升到了17马赫,作战半径扩大到了1000公里,甚至于最大载弹量也提升到了2000公斤,要知道,按这个数据来说,基本上可以把强5当做一定程度上的截击机使用了。
当然,因为强5和歼6的跨越式提升,上面也是得到了消息,正式同意了刘所长的联合管理的提议,虽然最后联合管理也是由两所两厂共同建立了一个管理委员会来进行管理,但是就这样也能够大大的提升了原本的管理效率了。
唐忠国也是趁机把自己的对研究所和工厂的管理意见形成了书面的文字,提交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