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第 205 章(5/5)
猛地被拉开,宝珠鬓发散乱,鼻头红红的,恶声恶气地说:“你们都进来!”
三人进得房中,她强行压抑着怒气,条理清晰分析:“我五月中旬下葬,距今不到半年光景。仅靠民间传唱,这些细节不该传得那么快那么远,必定有人蓄意搬弄是非。你们出去细细打听,这出戏究竟何时传到昭义,剧情又是怎么编成这般模样!”
杨行简和十三郎领命出去了,韦训留下来陪着她。他先跟店家索要了一把笤帚,把满地瓷片扫干净。
“宵小之辈,就像麻雀叽叽喳喳,你是凤凰,是鸿鹄,不用理会它们叫嚣。”
当着韦训,宝珠没有顾忌,泪汪汪地痛斥:“倘若我此生能在史书中留下只言片语,名字是没有的,也未必有半句话记载文才武功。可史官必会强调‘世家辞疾不应’‘费财劳民逾制厚葬’。最后在信口雌黄的野史笔记里,当陌生人的配角。”
韦训掏出布帕,为她擦脸揩鼻子,说道:“我没看过什么史书。不过,那不是记载死人事迹的书吗?听人说‘盖棺论定’,我把你的棺材板掀了,你活生生站在这儿,故事还没有结束呢。”
宝珠一怔,心中反复咀嚼着这句话,汹涌的泪水渐渐缓了下来。
中丘一隅之地,杨行简没费多少力气,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打探得一清二楚。
正如宝珠所料,这出《错金枝》并不是从长安传来的,撰写初稿的是邢州本地人。这名热衷于记录轶事的儒生将新作与同好共赏,一来二去就传开了。百姓最喜欢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此书集齐了各种吸睛要素,立刻被民间艺人吸纳改编,传播开来。
至于灵感与素材来源,是中丘县衙门的一个外来苍头。说来也巧,原来戏中错失良缘的倒霉世家子韩筠,目前就带军驻扎在中丘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