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顶底复吹转炉炼钢法(1/4)
刘崇峰坐到了位置上,而后拿出了笔和图纸,便坐在那里发起了呆。
他的思绪正在激烈地运转着,想着从哪里开始开始他的强国大业。
……
自从进入工业革时代以来,钢铁产量就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最重要指标。
祖国虽然从清时期就开始发展钢铁冶炼产业,但是祖国工厂的生产技术和产量,一直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新祖国成立之后,发展钢铁产业也成为了重中之重。
在建国初期,我国的钢铁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毛子国的援助。
但从1956年开始,我国便独立自主发展钢铁产业,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获得了举世瞩目的辉。
祖国机床工业,从1949年新祖国成立後,逐步发展起来。
对过往经验教训,予以科学的总结,对我们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界金融危机中继往开来、谋求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建国後三十年,在第一阶段。
新祖国百废待兴,人才缺乏、科技落後,在政、经济上还外受封锁、内部闭塞,各方面条件很差。
值得庆幸的是,当时的政领导层头脑清醒、谦虚谨慎。
在当时毛子国政府帮助与大批毛子专家指导下,用毛子国图纸逐步生产一些手动普通机床,供应生产急需。
为了建立强大的机床工业全局,我国陆续发展了“18罗汉厂”,成为机床、工具生产骨干中坚力量。
随後又逐步成立了7个综合机床研究所、37个各类机床的专业研究所,引导有关企业发展先进技术和先进机床。
由于工作扎实,在正确的科技知识指导下进行。
在1950~1957年的短短8年中,为祖国整个机床工业的布局、生产、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是前30年、甚至整个60年中的黄金时期。
改开放後三十年,在第二阶段,吸取了过去3年大跃、十年革之惨痛教训,采取改革开放策略,逐步走上科学地生产机床、发展机床工业的道路。
借革开放之春风,到1980年,我国先後引进矮子国、红酒国、米国数控系统,并导入各类数控机床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