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秦北我杜某人说了算,谁赞成,谁反对(2/4)
安团需按步兵操典,完成三个月的训练。
不想再听到秦北多匪祸的声音,先剿匪禁烟,再修路架桥,通商建学,兴修水利,发展地方。
林榆这边有煤铁矿,龙延县则有石油,需兴办工厂,扩充经济。
地方早就破烂成最差,稍微做点事情,总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开始革新政务,清除弊端,接管秦北的事宜。
军队从林榆开拔而出,骑兵团、治安团、护商团全部拉出去剿匪,验证一下军队的战斗力。
安排各团长、营长,至流匪活跃地区,清除混乱问题。
装备了新式武器,又经过整训的步兵,战斗力令人惊讶。
各路难缠的土匪被揍得无法招架,纷纷退出秦北,去其他地方谋生路。
剿匪也取得较大的成效,收缴枪支、赃银、粮食等纷纷汇聚至林榆。
杜镇守使的名号,在秦北各县传开。
林榆军装备精良,纪律严格,作战勇猛,令各县刮目相看。
不得不重新认识一下新上任的镇守使。
这年头有武力便有话语权,为什么先整兵,有了兵马,地方才更好收拾。
不听话就打,不服气就灭。
军阀亦有军阀的好处,手段直接干脆,绝不跟你讲道理。
临近林榆的神木、府谷、米脂、绥德、龙延等县,纷纷筹集钱粮,安排代表前往镇守使府邸。
按杜文龙的要求,采购枪支弹药,组建治安团。
至于各团长的人选,还是那句话,有主动「自荐」的,优先考虑。
秦北23县,纷纷有所表示,从林榆买走了大批的军火。
少的300支长枪,多的五六百支,乃至七八百支。
含泪赚一半,20万大洋是稳稳的。
于地方也有好处,组建治安队,能保证各县的安全,不被土匪所扰。
也算是各县对镇守使的顺从,认可杜文龙的政令。
所有县都来了表示,唯独西边的定边县没有反应。
呵呵,这是要当出头鸟啊。
天气转冷,赵勇、杜文龙两人正喝着茶,谈及定边的问题。
“文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