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山道弯弯(5/6)
建设要多方面综合考虑,包括交通、原材料供应、劳动力素质等等情况,否则,即使我们有心在这里投资做个扶贫项目,如果成本上划不来的话,那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大光说得对,我们圩江和你们岭岳县是挂钩扶贫结对单位,动员企业拿点钱搞一次扶贫捐助问题不大,但要这真正使你们这边走上发展之路,还是要有产业项目落下来,帮一次靠朋友,从长远上来说,还是要靠利益的共享,互利共存,实现共赢才是最久远,最牢靠的合作方式啊。”
这时,莫星社插上了一句。他这一路过来,无时无刻不是想着项目上的事,他在君天挂着顾问的头衔,平常也只是帮助出出点子,从还没有正儿八经单独负责过一个项目,这次赵向军点名让他负责落实岭岳县的扶贫项目,让他感到责任不小,因为这事关君天公司在圩江区经济社会界的声誉和地位,他刚才听戴大光的话中提起劳动力素质的事,他忽地想到了职业教育的问题,就接着问道:
“余区长,你说你们这边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那我们项目落地的劳动力怎么办呢,总不能靠那些50、60的老人到车间干活吧?”
“这个……这个,我想问题不大吧,我们这边的年轻人要出去,不是因为外面的世界多么的精彩,而是在我们这边实在没有供他们打工的地方。我们县城里除了正儿八经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就是几家小宾馆和足浴店需要几名服务员和技师,连一个保安的岗位,也要托人打招呼才能干。所以,我想如果君天在这边有合适的项目落地,劳动力方面应该问题不大,而且工资待遇上也是相对不会高。”
余穗媛曾经和王坤勇几个聊起过跃州中国鞋都里员工的待遇情况,他们都说自己其实也不想出去,虽然在鞋都里干普工包吃包住4000来块钱一个月,但如果老家能提供每个月2000块钱的岗位,不包吃住,他们也愿意在老家干,毕竟在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家里的农活还可以拾掇一下,一家人倒也其乐融融,而在鞋都里看似收入高一些,却每天像个机器人,吃了干,干了睡,睡醒再吃再干,有时活干得不到位,一个大男人还要受工头的责骂,那刻真感到自己憋屈透顶。因此,余穗媛很有信心地又接着说:
“戴总,莫老师,这劳动力的情况,我还真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