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把酒论事(3/6)
,又细细品了汤汁,然后说:
“这米粉虽是经过高温,却丝丝缕缕很是清晰,这说明米粉的制作不是靠机器简单搅碎,而是加上人工研磨,才能做出这样的米粉。还有这个味道比较清淡,少油,不像云南的过桥米线,是靠滚烫的鸡汤……”
“还有这肉丝和鸡汤,肯定都是土猪和土鸡,圈养的猪和鸡可没这样入味,还有这咸菜也是特制的,对吧,莫老师?”
卓如海尝了米粉,也插话了。秦浩瀚却对刚才送单的小伙子感兴趣,问:
“莫老师,这个送货的小伙子是店里的吗?”
“不,他是店里叫的跑腿,我们这里早几年就已经流行起来的,还有跑腿公司呢,付个几块钱,市区范围内送东西很方便。”
“这跑腿倒是新鲜,我觉得这个行当以后会慢慢流行起来。”
不得不说秦浩瀚的眼光确实不错,起始于跃州的跑腿,就是后来遍布全国的外卖小哥雏形。接着他又问莫星社:
“莫老师,你刚才说咸菜肉丝米粉店的接班人后来办了光大鸡排,他的厂房是不是就在开发区的那家?”
“对,他叫戴大光,是我们公司董事局主席赵总的女婿,现在光大鸡排在全国已经有了几千家门店,销售额超过几十亿。在跃州经济开发区的厂房是他第一条机械化生产流水线,现在,他这样的厂区还有好几个呢。”
“这个厂区管理真是规范,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人员进出都要红外线消毒,这样做出来的食品,我们大家才放心。”
“哎,我还真是还把跃州看走了眼,穗媛,浩瀚,我那天一下飞机,不是质疑跃州既然经济这么发达,为什么不把这个机场整修得豪华点,其实,我们是根本不懂他们啊。”
卓如海大发感慨。莫星社一听,来了兴趣,问道:
“你们几位领导在跃州呆了几个月,对我们跃州怎么看的呢?”
“务实,干什么事都不大讲排场,而都是从实际效果出发,求得效益的最大化。我在安文县参观过几家企业,有的老板都已经身价不菲了,穿的也只是普通的衣服,也没有前呼后拥的排场。”
“还有低调,干事能屈能伸,我在开发区碰到几个老板,工人们碰到生产上的难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