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竹筷(2/3)
也不算太吃力。
拖着几根竹子回到家里,梁歆甜生生折腾出了一身汗。
她随手把井边的破木桶扔进井里,两甩一拉,一桶清澈甘冽的井水就被拉了上来。
拿起葫芦瓢舀水往手上一淋,又舀了一瓢往嘴里送,一口下去,舒坦,井水清甜清甜的。
时间还早,梁歆甜直接坐在院子里开始收拾竹子。
竹编工艺主要分为材料处理、编织和收尾三个阶段。
材料处理就是把竹子加工成篾子,传统的竹编工艺,要经过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抽匀等十几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最后才能制作出精细的竹丝。
这就是所谓的材料处理,处理好的篾子,才能用来编织各种产品器物。
做筷子当然不需要那么多的步骤。
她现在手里也没有趁手的工具,仅有一把柴刀,只能怎么简单怎么来。
首先就是把毛竹分成一个个小竹筒来,竹筒大概的长度就是是筷子的长度。
然后把竹筒一分为二,又二分为四,循环往复,不断的将它进行劈细,直至筷子粗细就可以停下来。
刚劈出来的竹条是方形的,梁歆甜没有别的工具,只能用柴刀一点一点的去削,尽量把它削成圆状。
考虑到有时候会有客人的情况,梁歆甜一共准备了十双筷子,也就是二十根竹条。
削成圆状,还没有完,需要打磨光滑才能使用,不然会扎嘴。
没有磨砂纸和打磨工具,梁歆甜只能找了一块适合打磨的石头,用起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打磨光滑后,这筷子就算是做好了。
梁歆甜欣赏着自己做的筷子,明明是最简单的筷子,她却有一种完成了一项大工程的感觉,因为做的太艰难了。
接下来就是处理剩下的竹子。
竹杯的制作比较费时间,梁歆甜就先把它们放到一边,先处理其他的竹子。
做竹编的老手艺,先把竹子立在院中暴晒,晒干后淋雨,再暴晒。
然后刮去竹节、竹毛,再一分为二剖开,然后在河里浸泡,泡上两天两夜,竹子变软后捞出来。
这时竹子的柔韧性得到大大提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