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文能提笔安天下(三)(3/3)
惊人,大声道:“一点也不爽利!空有一身本事,却不能施展,真真是憋屈!”
“福三!”
杨皙子出言制止,一方面他是敬佩老人,不愿福三出言无状,另一方面是老师在场,不想福三坏了老师心情。
“无妨。”
王壬秋知道杨皙子是好意,但他挥挥手,说道:“福三的感受,并没有错,只要是尚有血气,都会感到不公。我花这么多口舌说张香涛往事,正是要告诉你们一件事。”
两位学生目光炯炯,望着老师。
“文能提笔安天下,这很对,也很好。”
顿了一顿,王壬秋郑重道:“更需武来定乾坤!”
接着,王壬秋便开始了今天这堂课,最为关键的一部分。
王壬秋这逐鹿书院,奉行的是公羊学说,核心思想是“尊王攘夷”。
先说这“尊王”,分为四重内容:
其一,“天子一爵”,强调的是天子之位也只是爵位的一种,所以,天子并不是天的化身,天子,是人。
其二,“天人感应”,说得是天子要服从上天,而上天是什么?上天说白了,是由儒家思想塑造出来的,所以潜台词就是天子也得听读书人的。
其三,“君臣以义合”,前文中就提及“君视之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说白了就是你待我不错,我就为你效命,你待我不好,别怪我翻脸。
其四,“通三统”,说的是王朝更替有循环,这王权啊,没有永恒不变的,你做不好天子,自有人来取代。
总之一句话,这天子之位得好好干,干不好,公羊一派就有理由,也有能力,找人替你干。
再说这“攘夷”,分为三重:
首先是“夷夏之辩”,可以理解为一种不完全的血统论,也是一种朴素的文化民族主义。
然后是“大复仇”,强调这种仇恨是国仇、公仇,而非个人之仇,十世、百世都要报。
最后是“张三世、大一统、讲经权”,简言之就是天子对外不能履行职责,诸侯或者有能力的人,可代行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