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知积弱则必图强(二)(1/3)
见弟子心有不甘,王壬秋简单的做了个推演,去年那场京城保卫战如果战事胶着,联军各国久攻不下,必然增兵;京城告破后,如果各地督抚按朝廷的诏书行事,起了勤王救驾之兵,北上攻打联军,那各国也必然增兵。
以一积弱之国,同时敌当世十一列强国,纵是最为胆大包天之人,也说不出战而胜之的话。
一想到朝廷的那封《宣战诏》,几人就唏嘘。
这是要多狂妄,才能做得出这种匪夷所思的决定呢?
王壬秋继续道:“一旦各国同意增兵,以那俄、日最为便利,而俄、日在联军中占了主导,必然对领土提出诉求,那就最终逃不了一个分疆裂土结局。”
杨皙子庆幸道:“不幸之中的万幸,《议和大纲》中并没有提及领土割让。”
王壬秋苦笑:“这正是张香涛他们几个的谋略了,不割地,是底线,其他的……一切都好说。”
福三问:“那就可以舍了京城将士、百姓,眼睁睁的看那帮子夷人烧杀抢掠?”
他城破时就在京城,可是亲眼所见那一幕幕惨剧,当真是罄竹难书。
王壬秋哑言,杨皙子亦是无语,他们总不能说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和京城的百姓,是活该倒霉吧?
“难不成还得感谢那英吉利诸国,感谢他们阻止了俄、日?”
福三毕竟年少,加之又是那场惨剧的亲历者,他实在无法接受自己的亲人成为弃子,哪怕是为了这个所谓的天下,所谓的大局。
“图一时之快,贻百年长恨……”
杨皙子不是在劝告福三,而是在感慨这战事起的太过冲动。
王壬秋则直接道:“妇人当政,乾坤错乱,只怪我当年所图,并没得以实现,不然……”
两位学生闻言大惊,听老师这话,其中怕是藏了惊天的秘密。
王壬秋道:“这本是一件绝秘的事,我原本不想这么早说予你们听,但今天适逢其会,便提前讲了吧。”
原来,王壬秋年轻时做过满清大员肃顺的西席,还深受肃顺的器重。
肃顺此人雄才大略,是满人里少有的干才,他时常感叹国家弊病良多,满人里实在能做事的不多,因此革旧出新,力劝当时的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