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闲逛(2/4)
们下斗看到这个东西就嫌弃,又大又重还不值钱没人要,摸金人拿都懒得拿,洛阳地区有的村民把它拿来作为装水装粮食的器皿,有的甚至把它当夜壶!但是到了近代以后,这个东西的价格一夜之间翻上了天,甚至比那些黄金、白玉、御用瓷器都珍贵。尤其是那些洋人们,到处找这个东西,有铭文的青铜器更加珍贵,有铭文的价格是没有铭文的3倍以上,多一个字可以加价百块大洋,有不少洛阳、洛阳的文物贩子一夜暴富。
爷爷曾经告诉我,现在盗墓这一行很危险,但要是能学会了鉴赏古玩,也是一门很好的吃饭手艺。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甚至南昌等中等城市,都有了古玩市场,如果自己学会了鉴赏,有了好眼力,也是很赚钱的,还不犯法。你看看,现在电视上的鉴宝专家,那个不是赚的盆满钵满。
来北京之前,除了寻找爷爷之外,我还打算好好地学一学这门手艺,爷爷教了我很多知识,自己还学了观天眼、开地眼,只要肯下功夫,肯定能赚钱。我蹲下来仔细地观察这些青铜器,这些东西我虽然没见过,但与爷爷讲的还真对的上号。我仔细地研究这些东西,努力地与爷爷传授的知识对上号。可这里的青铜器种类实在太多,一时三刻也很难认全了,只能有一个大致印象。
摊位上最多的是瓷器,大的摊位上断代很清楚,从夏商周时期的陶器,到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瓷器,摆放很有秩序。有素色,青色,秘色、青白、甜白、红色、彩色的,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形状更是千奇百怪,有碗、杯、盘、壶、罐、盆、瓶等,瓷型有动物羊、犬、虎、狮、植物、棋类、托座、鸟笼、鸟食罐等。可以说,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认知。爷爷教会了我有关瓷器的鉴定方法,但要真正谈到对瓷器的了解,我连皮毛都还没有涉及。
这个时候,我看到一个地摊上有一个鸡形瓷壶,虽然颜色比较淡,还沾着一丝黄土,但仔细一看有点晶莹的光泽,并且我还能感受到这个瓷器散发着一股泥土的气息,那是地下特有的气息,我没有开入地眼就能感觉的出来。我拿起来看了看壶底,没有字,但我知道这确实是个真家伙。
一个带着老花眼镜、头发半白的老者看了看我,笑道:“小兄弟,这个可是好东西,这个是景德镇窑元代青花凤首扁壶,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