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姚家兄妹要入股(1/3)
姚会计之所以兴师动众的搞这么一出,是有原因的。
事实上,这个挂在经协办名下的集体小厂,并没有到资不抵债的地步,只是经营状况比起以往来有了明显的下滑而已,之所以要进行改制,只是各种关系明里暗里综合平衡的结果。既然政策允许私人资金进入,有机会咬一口为什么要放弃。本来,一向对体制内不感兴趣的姚会计,想把厂子拿到自己手里,而且也动用了自己的社会关系进行运作,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冒出来周总这匹黑马,生生的把到口的肉抢走了。
这个事确实完全赖不得周总。毕竟,即使集体资产,在处置上既要符合政策法规,也要通过一个合适的方式遮人耳目。按姚会计的计划,其他人是不会对这个厂子感兴趣的,等到外界的条件成熟了,她再出来接盘,可以把价格压到最低。政府方面处置文告公开后,周总却瞅上了这个厂子。而且在区上的会议中,书记坚持按照公平公开的原则处置,姚会计就无形中失去了先机。
本来这个事是还有回旋余地的,关键在于姚会计太相信自己对这个厂子的估计,前期就根本没有动用自家的关系,等到周总和经协办签了协议,才发现自己的梦还没有来得及做就醒了,这才去找了姚老二。
姚老二无奈,只能再去运作,这就是为什么当初的整体出售变成股份注入的原因。其实就是给姚老二留了一个后路。
张卉入驻印刷厂后,姚会计按照姚老二出的主意,对张卉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可是查来查去,除了知道张卉和yy公司的周总有关系,在市上并没有一点其他实力。对这个问题,他是拎的很清的,所以在他帮了张卉一次忙以后,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事实上,打这个算盘的人,还有李厂长。李厂长以为自己是承包经营的最佳人选,厂子是自己一手操办,对这个厂子的经营机制和业务关系,没有人比自己熟悉,可盘算来盘算去除了经济压力外,自己没有靠山,这也是很大的一个软肋。本来是奔着承包经营去的,结果却变成了整体出让,这让李厂长也只能干瞪眼。
张卉是稀里糊涂得了先机,而姚会计和李厂长却是明明白白坐失良机,但既然留下了百分之四十,那就是还有机遇,所以,各自打起了算盘,虽各怀心胎,却方法相同,都想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