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论 第四章 猪的传染病 猪伪狂犬病(1)(5/6)
感染后1~2d开始排毒,2~5天达到高峰,可持续17d,散毒方式多样,唾液、精液、粪便等分泌物排泄物呼吸物,排毒量大10的六次方tcid50。
病毒血症:白细胞携带病毒,病毒血症时间短,很难检测到。突然爆发,持续时间短:<2周。
仔猪(小于一周龄):死亡率可达100;
发烧(41~42c)、精神沉郁、厌食、腹泻、口角泡沫唾液;震颤、划水、癫痫等神经系统症状,绕圈行走;
部分出现后腿瘫痪,呈犬坐姿势;个别出现呕吐和呼吸症状;一些小猪可能没有症状,数小时内死亡。
这个日龄一旦出现神经症状,通常会在24~36小时内死亡。
仔猪(大于一周龄):
出现类似症状,死亡率较低;有呕吐和呼吸症状。
断奶保育猪:
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继发其他细菌感染变得复杂)发烧、厌食、体重减轻、咳嗽、打喷嚏、结膜炎;偶尔的神经症状;恢复在5~10天。
育肥猪:
感染不明显;呼吸道症状为主,个别症状较重的发展为肺炎;偶发神经症状,肌肉震颤→抽搐;
怀孕母猪:
咳嗽、发热、精神不振;流产(约40~90天),胎儿自溶(吸收感染胎儿,约<30天),产弱仔;同窝出现健康、死胎和虚弱仔猪;
种猪:
繁殖障碍;
公猪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母猪返情率高。
野猪感染通常是无症状的。
其他物种:
牛和羊: (几天内致命)
强烈的瘙痒;严重的舔舐、摩擦、啃咬,自残;感染的动物变得虚弱,最终卧倒;抽搐、吼叫、磨牙、心律失常、呼吸浅而快速(窘迫)。
狗和猫:(1~2天内死亡)
神经症状、咽部麻痹、流涎、与狂犬病相似。
临床特点
伪狂犬发病率高,带毒率高,已成为危害我国生猪养殖的最重大疫病之一;
伪狂犬病在呼吸道、消化道、繁殖障碍类疾病中的病原检出率较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