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论 第四章 猪的传染病 非洲猪瘟(2)(2/6)
sak et al,2005;guat et al2016)。病毒血症通常在感染后4-8天出现。
asfv感染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经过口、鼻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在扁桃体、下颌淋巴结和巨噬细胞中进行复制和增殖,通过淋巴和血液病毒迅速蔓延全身,4~8天出现病毒血症。
其他途径叮咬、皮肤损伤、注射等,asfv主要在单核吞噬细胞内进行复制。
导致出血性病变的原因尚未完全确定,凝血机制的严重破坏起主要作用,病毒从上呼吸道和含有血液的分泌物中排出。
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最急性型-突然死亡。
·急性型:
高致病性潜伏期短死亡率100亚急性型。
中等毒力可急性发病死亡率50左右慢性型,
耐过动物转为慢性带毒,
症状不明显,病程2~5个月,
死亡率30左右。
1、急性型
高热、厌食、嗜睡、虚弱、趟卧;
体表皮肤发钳出血、腹部耳部红斑坏死;
出血(皮肤、鼻子);
腹泻、便血;
呕吐;
流产;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流鼻涕)
死亡(7-10天)
鼻腔和结膜分泌物增多和神经症状也有报道,在实验室测试中可以检测到白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
2、亚急性型
中等毒力毒株引起,和急性型相似的临床症状,较轻。流产,发烧等。
短暂的血小板减少症和白细胞减少症。
感染的猪通常在3~4周内死亡或者康复。
3、慢性型
间歇性低热、食欲减退和精神不振;
有些猪可能只是出现消瘦和发育迟缓;
有些出现呼吸障碍和关节肿胀;
常见咳嗽,也可能出现腹泻、偶尔呕吐,皮肤发红或隆起的坏死皮肤病灶;
血清转阳,慢性非洲猪瘟也可能致命。
各毒力的毒株均可能导致流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