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第二章 动物传染病的防疫(2)(3/3)
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蔓延。
预防性消毒:结合饲养,对畜舍、用具、饮水等定期消毒,达到预防一般传染病的目的;
随时性消毒:发生传染病时,及时消灭病畜排出的病原体而采取的消毒措施;
终末消毒:患病动物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消毒。
分类(根据作用机制):
1凝固蛋白质和溶解脂肪类:甲醛、来苏儿、克辽林
2溶解蛋白质类:如氢氧化钠、石灰等;
3氧化蛋白质类: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漂白粉、过氧乙酸等;
4与细胞膜作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消毒剂:如新洁尔灭、洗必泰;
5对细胞发挥脱水作用的化学消毒剂:如乙醇等;
6与疏基作用的化学消毒剂:如重金属盐类(升汞、红汞等);
7与核酸作用的碱性染料:如龙胆紫(结晶紫);
8其它类:如戊二醛、环氧乙烷等。
常用化学消毒剂:酚类、醇类、酸类、碱类、氧化剂、卤素类、重金属类、表面活性剂、染料类、挥发性烷化剂类等。
氢氧化钠(苛性钠、烧碱):污染的畜舍、地面和用具等。
石灰乳:氧化钙+氢氧化钙,然后用水配成10~20的混悬液用于消毒。随配随用,适于粉刷墙壁、圈栏、消毒地面、沟渠和粪尿等。
漂白粉:消毒作用,与有效氯含量有关。其有效氯含量一般为25~30之间,但有效氯易散失,故应将漂白粉保存于密闭、干燥的容器中,放在阴凉通风处。
漂白粉常用浓度1~20。一般用于畜舍、地面、水沟、粪便、运输车船、水井等消毒。对金属及衣服、纺织品有破坏力,使用时应加注意。有轻度的毒性,使用浓溶液时应注意人畜安全。
氯胺:性质稳定,可用于饮水消毒(0000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