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祭拜先人(1/3)
在叔叔文才勇的讲解中,我们已经走过神道,面前是一座用汉白玉砌成的三孔券御河桥横跨在护城河上。
我们继续往前走,不知不觉已经到潞王陵的墓区。横筑三道青石城墙相隔,将陵园分为四个院落。
中间的九级台阶上是一个牌坊。此石牌坊为墓区内建筑群的门户,是一座仿木结构的石刻建筑物,全以榫卯相接。其结构为三间四柱,各柱及大小额枋正反面,以高浮雕手法镌满云龙宝珠图案,皇家风范十足,明前绦环板正面精刻径尺楷书“维岳降灵”四字。
明间二柱正面阴刻对联一幅,上联为“龙卧太行绵玉牒”,下联为“凤栖瑟水濯银璜”。
“这里雕刻的还有立体的龙,龙头顶还有宝珠,下方为海水,真是尽显皇家风范。”徐升感叹道。
顾滢则是充满了哀伤的神情。
跟随着叔叔文才勇的脚步,我们走到了棱恩门的遗址。
叔叔感叹到,“可惜啊,棱恩门已经没有了,现在仅仅剩下这飞龙石刻。”
进入享殿以后,我们看到两侧耸立着谕祭碑8通,均为龙首方跌,其中有南明福王立的谕祭碑,且有巨石雕成的碑楼。
“据传,一共是有10通谕祭碑,可惜2通谕祭碑已经不在了。最高大的两通谕祭碑为万历皇帝及东宫遣使所立。”在我们看的入迷的时候,叔叔文才勇讲解道。
对于沿途的其他石雕,在其他明十三陵都未见到的石五供等顾滢看的都是心不在焉。顾滢心里最想看的是曾经安放其先人的地宫。
地宫距离地面大约4米,我们沿着台阶向下,缓步进入地宫。
由于经历历史沧桑,地宫里面原本的石门都已不在。
地宫由甬道、中庭、主墓室和左右侧室组成,并且全部为青条石筑成的拱券式无梁殿建筑。
顾滢是怀着对于先人的敬意走入这地宫之中。
在走到地宫里面小型的石五供之时,也许是觉得距离棺椁更近了,顾滢潸然泪下,两双眼睛红红的。
潞简王的棺椁安放在后殿。横放三具棺椁,中间为潞简王,左右是其二妃。
明史记载:“翊鏐居藩,多请赡田,食盐无不应者”;“景藩除,潞得景故籍多达四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