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夜游潘家园(2/4)
芦。
我心想这家伙真是表里不一。
有心爱的人陪在身边,悠哉悠哉地走在潘家园,吃着老北京糖葫芦,夜游潘家园也真有一番风味。
夜幕之下的潘家园,地摊区域是闪烁着各种颜色的灯光,偶尔还会发出手电筒的光亮。
最早期未成形的潘家园,凌晨买家和卖家交易的时候,就是只能看到星星点点的手电筒光亮,其他地方一片漆黑。这也正是“鬼市”这一名号的由来。
前面的这个摊位聚集了不少人。我们走近一看是一个卖蟋蟀的摊位。
蟋蟀文化起于唐朝。
据《天宝遗事》中记载,“宫中以金笼养促织,置之枕函畔,以听其声。”
蟋蟀文化兴于宋朝。
北宋末年的顾逢在《负曝杂录》提到人们为了斗蛐蛐,那是“万金之资付于一啄”。
蟋蟀文化明清为鼎盛时期。
《长安客话》提到,“京师人至七八月,家家皆养促织。……瓦盆泥罐,遍井皆是,不论老幼男女,皆引斗以为乐。”
蟋蟀生性好斗。
摊主正在绘声绘色地介绍,“这个蟋蟀是大将军,那个蟋蟀是大帅。斗的话稳赢。”
我心里想如果大将军和大帅斗,谁会胜利呢?
徐升和顾滢对蟋蟀或斗蟋蟀没有一丁点的兴趣,我们看了一会儿就离开了卖蟋蟀的摊位。
在吃完糖葫芦的时候,我们已经进入了玩具区。摊位上有漫画书、游戏机、潮流玩偶,四驱车,可以想象到的玩具应有尽有。
对于我们四个80后而言,来这里就是忆童年。
80后童年时期,只能远观,却买不起的玩具,现在这里都有卖。
冲着怀旧情节,人们买回去一般也仅仅是收藏之用。
“小滢,我送你一个玩具吧,你挑一个。”我看了看顾滢问道。
顾滢笑嘻嘻地说,“我们已经长大成人,这些玩具已经不适合我们了。如果非得让我选一个玩具的话,我就选一个高高大大,眼睛小小的布娃娃,晚上抱着睡觉。”
这个是什么,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看着我迷茫的表情,徐升说道,“班长,连这个也听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