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顾家(1/4)
腊月二十八,天气晴好,微风不燥,四季不分明的闽中,大冬天的树叶依然苍翠葱郁,朝阳金灿灿地穿过枝桠间,投下碎碎光影。
顾家院子里支起一张长桌,顾葭和沈星并肩站在桌前研墨写春联。
长桌旁围着顾葭的堂兄弟姐妹们,几个伯伯叔叔大娘婶子和顾老爹顾娘子搬了小凳子坐在墙角边晒太阳唠家常。
从顾葭会握笔开始,顾家一大家子每年春节贴的对联都是顾葭承包的,今年沈星进门,顾葭退居二线,想着让媳妇儿露一手。
沈家修习传统文化,沈时初写的一手好字,沈星7岁跟着爸爸练书法,高中因为学业繁忙停下,许久未动笔,下笔有些生涩。
好在底子好,沈星在宣纸上随意写了王安石的《元日》后很快找到手感,这才挥墨书写对联。
顾葭这一辈的孩子都在镇上上过学,包括女孩子也跟着兄弟认了常见的字,会写常用的字,看着比镇上很多女子都要大方。
可能顾家祖坟风水布的是人丁兴旺的局,顾家于子嗣上很顺利,求男得男,求女得女,在闽中属于重男轻女没那么严重的家族。
但顾家除了顾葭念出些名堂,其他孩子一个比一个没有学习细胞。
李秀才曾经委婉的劝过顾大爷,孩子们念两年扫盲就行了,乡下人挣点钱不容易,别做无用功。
嗯,别说考科举了,顾葭几个哥哥能用认识的字写一篇语句通顺的白话文都不容易,读书不如回家种红薯。
顾葭的六堂哥顾萧凑的很近,他小时候念过两年书,因着实在不是读书的料,每天哭着喊着不去私塾挨手心板子。
混小子半途辍学不读书,丢人现眼地成为顾家学历最低的那个,顾二爷抓着他去地里干活,顾学渣几锄头连草带红薯根刨了一垅地,爱惜粮食的农民伯伯顾二爷差点把亲儿子刨了。
读书不行,种地不行,顾二伯母瞧着空有一身蛮力的儿子招猫逗狗,上房揭瓦愁的慌,恰逢镇上武馆收学徒,一咬牙把他送去练武。
选择大于努力,上天把顾萧通往智慧的大门关上,给他留了一扇卖力气的窗,能认字又能打架,走了点关系,顾萧进了衙门当差,算是顾家混的有头有脸的一号人物。
顾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