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风起(3/8)
想的是,战车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对于诸国而言,车战能够存在的基础,就是大家公认的规矩。
一旦有人打破了规矩,车战就什么也不是。
楚国、宁国已经打破了不亡人之国的规矩,打破不射马的规矩还会远吗?
既然改变不可避免,不如主动求变,放弃战车,将资源集中到步卒上。
此外,瓜洲应该发挥其应有的军事价值,打造成一个堡垒,而不仅仅是往来客商的中转地。
楚国大军若来,大概是乘船浮江而下,瓜洲是必经之地。
守住了瓜洲,就等于堵住了楚国大军的喉咙,让他难以下咽,无法用武力吞并仪国,最后只能选择谈判,给仪国足够的利益。
瓜洲地方有限,也无法进行车战,以步卒进行防守才是正道。
李唐初步估计,如果能充分利用瓜洲的地形,以五百人守,可能挡住万人进攻。
以楚国的实力,出动万人几乎是极限。简而言之,只要准备充分,仪国是有可能挡住楚国的第一次进攻的,而且会打得很出色。
至于第二次、第三次,即使是李唐,也不敢做那么乐观的估计。
毕竟仪国能做的改革,楚国也能做,只是时间问题。双方巨大的体量差距,决定了楚国只要稍做调整,就能组织起比仪国强大得多的力量,重新形成碾压之势。
只考虑扛住第一次进攻,为自己争取一个不错的条件,是相对理性的方案。
以庞涓的性格,相信他会接受这个方案。
降是肯定要降的,但是要降得有尊严一点,这是士大夫们的通病。真正能舍生取义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不想死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唐看了杜姜一眼。
杜姜翻了个白眼,以示不屑,只是没反驳。
她也清楚,李唐说的是事实,让庞涓等人在投降之前抗争一下没问题,真让他们舍生取义,几乎不可能。
不仅是庞涓,其他人也差不多。
国君听完,沉默半晌,一声叹息。“既然如此,那明天就请李相发言,说服庞涓,推行变法。”
“愿为国君效劳。”
国君站起身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